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1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正> 近代畜牧业重视猪营养的研究,尤其妊娠母猪的饲养。国外母猪妊娠期多采用限制饲养,因妊娠代谢要比非妊娠代谢率高,而哺乳期母猪则又多采用充分饲养,以满足维持和生产的需要。 我国农村一般采用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饲养方法,日粮中能量和蛋白水平偏低;而国营农牧场则较高,但多未根据母猪不同时期的代谢特点分阶段饲养,如妊娠前期能量水平偏高,反而导致母猪繁殖力的降低。 为此,我们于1979年结合猪种质测定工作,对内江,成华母猪妊娠、哺乳期的营养需要,不同营养水平对繁殖力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北方地区冬季猪舍防寒保温措施对仔猪培育效果的影响,1961年冬季与清河粉丝厂养猪场合作进行试验.用北京郊区2月龄杂种仔猪32头分为4组,平均体重为8.56-8.63公斤,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培育,研究不同防寒保温措施的猪舍、保持不同的舍温对仔猪生长发育和生活力的影响,结果指出:1.在有简单的防寒保温装置的试验组Ⅰ、Ⅱ、Ⅲ猪舍中,在同一试验时期内,早、晚舍内平均温度比外界气温分别提高8.3℃,6.6℃及4.5℃;对照组猪舍温度比外界气温仅提高2.8℃,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特别是全封闭式(试Ⅰ)与局部封闭式(试Ⅱ),即使外界温度变化很大,舍内温度仍能保持平稳不变。2.试验组Ⅰ、Ⅱ、Ⅲ舍饲养的仔猪在增重速度上比对照组分别提高98%、76%、54%。但在生物统计处理上,试Ⅰ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极显著;试Ⅱ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显著;试Ⅲ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所能保持的舍温范围内,舍内温度保持愈高,增重愈快,舍温与增重之间的相关显著。3.相应地,舍内温度保持较好的试验组比对照组所获得的饲料报酬也较高。饲养在试验组Ⅰ、Ⅱ、Ⅲ猪舍的幼猪,每增重一公斤需要消耗7-9饲料单位,而对照组则需13.4饲料单位,试验Ⅰ、Ⅱ、Ⅲ组比对照组每增重1公斤节省饲料33-48%。4.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猪舍,舍内相对湿度虽略有升高,但是只要配合上相应的管理方法,全期舍内相对湿度均未超过正常标准,对幼猪的生长发育不会带来有害的影响。5.在保温条件较好的封闭式(试Ⅰ、Ⅱ)猪舍中生活的幼猪,当试验结束时,体质键康,精神活泼,生长发育较好,生活力也较强。6.由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全部试验幼猪的饲养管理比较正常、合理,因此在试验结束时,不论试验组或对照组内,均未发生死亡现象,所以在死亡率上,两组之间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在清河粉丝厂养猪场的生产群中,越冬期离乳后仔猪的死亡情况,仍然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捷克斯拉伐克全国可耕地面积共有5,119,000公顷,人口约1,300万,平均每人折合约有六亩。由于工业很发达,因此出口机械和工业产品换回粮食,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土地,主要用来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生产饲料和作为放牧场。据统计畜产品的收入可占全国集体农庄总收入的一半左右。人民生活水平高,1958年的资料全国每人每年消耗53.9公斤肉(其中约40公斤为猪肉),油脂17.5公斤(其中7.5公斤为猪油),乳品118.6公升,鸡  相似文献   
4.
<正> 不同猪种,除共有的行为方式外,品种间还存在着差异。掌握不同猪种的行为特性,有利于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为此目的,我们于1980年秋季(8—11月)对内江、成华、长白三个猪种的采食、饮水、排泄、走动和卧息时间以及公猪对假母猪的反应速度等行为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和测定。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加筋土挡土墙试验原型进行了改进.以不同超载下墙面板的土压力、墙面板的位移、拉筋的拉力等变化过程为依据,对加筋土挡土墙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探索.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加筋土挡土墙通过发生一定的侧向位移使拉筋发挥作用;墙面板所受的土压力随着竖向土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过程;拉筋对土体的侧限作用发挥到一定程度后,墙面板的土压力将要开始随着拉筋内力的增大而减小;拉筋的内力越大,拉筋对土体的侧限作用发挥越充分,墙面板的位移增加越缓慢.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 畜禽的生产性能是体内特定基因系所控制的生化过程的综合结果,研究其过程中的生化物质,探讨它们与生产性能的关系,有利于扩大选择差,增加选择强度,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有利于早期评定和选留种畜,加速育种进程,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化指标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血液中用作指标研究的,主要有酶、代谢物和激素三类。本试验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血清中酶和代谢物进行分析,以探讨它们在养猪生产和育种中应用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饲养试验是选取20kg左右体质健康的大白猪68头和长白猪24头(公母各半),分两批在冬夏两季进行。个体饲喂,单栏群养,充分采食,自由饮水。达25kg  相似文献   
7.
因子分析法在肉质评定与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引言 近年来,猪肉生产追求瘦肉率的结果,导致猪的应激综合症(PSS)和劣质肉(PSE和DFD),给生产者带来了重大损失。因此,猪肉品质的改良、评定与选育,成为当今养猪生产和育种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肉质评定方法有主客观两种。主观评定法,是由专家评定组根据经验打分;客观评定法,则是通过测定肌肉pH值、肉色、失水率、系水力、嫩度、肌内脂肪、熟肉率等众多指标的客观值,来分别评定肉质各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