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5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断奶应激期内饲喂方式对其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50日龄健康、体况相近的湖羊羔羊48只(公母各占1/2),羔羊50~60日龄随母哺乳+补饲羔羊料,在59日龄(记为第0天)根据体重[(16.74±2.54) kg]、性别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随母哺乳+补饲羔羊料)、试验2组[60日龄断奶,饲喂全混合日粮(TMR)粉料]、试验3组(60日龄断奶,饲喂50%TMR粉料+50%羔羊料),每组16只。所有羔羊在第0、3、9和15天于晨饲前颈静脉采集血液,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第0和15天,3组羔羊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0~15天,试验1和3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在第0~15天,试验1和2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低于试验3组(P<0.05)。2)在第3天,不同饲喂方式显著影响了羔羊血清中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乳酸、内毒素(ET)含量及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利用牛源和羊源IgG免疫原特异性测定随母哺乳新生羔羊IgG吸收效率的动态变化。选取50只初生重为(3.53±0.33)kg、健康状况良好的新生湖羊公羔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羔羊随母哺乳,分别于羔羊出生后2、6、12、24、36 h饲喂牛初乳100 mL。羔羊于饲喂牛初乳后24 h时颈静脉采血,收集血清。分别以兔抗牛IgG抗血清和兔抗羊IgG抗血清使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羔羊血清中牛源IgG和羊源IgG含量,计算IgG吸收效率。结果显示:兔抗牛和兔抗羊IgG抗血清可特异性检测牛源和羊源IgG;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的牛源IgG和羊源IgG含量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5以上;随饲喂牛初乳时间推迟,随母哺乳羔羊IgG的吸收效率下降(P<0.05),其时间依赖方程为:AEA=-1.49×T+35.13(R2=0.99;P<0.05),其中AEA为羔羊IgG吸收效率,T为饲喂初乳时间;在出生后马上饲喂初乳,新生羔羊IgG吸收效率为35%,每延迟饲喂初乳1 h羔羊对初乳中IgG吸收效率降低1.5个百分点,在出生后24 h时IgG吸收效率降至0%。由此可见,可以...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测定了我国癞蝗科7属11种昆虫细胞色素氧化酶 I(cox1)基因全序列,并联系从 GenBank下载的贺兰短鼻蝗、红缘疙蝗的 cox1基因全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宽纹蠢蝗外 cox1基因全序列均为1534 bp,其中有326个变异位点,211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67.1%,碱基组成具有AT偏斜;遗传距离分析发现,遗传距离0.08可以将癞蝗科很好的分为4个组。以飞蝗为外群,用 NJ、MP、ML和贝叶斯法重建了癞蝗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锯癞蝗亚科的短鼻蝗属、突鼻蝗属、疙蝗属和贝蝗属4属8种蝗虫聚为一支,但短鼻蝗属的单系性未得到支持,癞蝗亚科的2种笨蝗聚为一支,蠢蝗亚科的宽纹蠢蝗为一支,与形态分类学将我国癞蝗科分为3个亚科的结果一致。锯癞蝗亚科的2种波腿蝗组成一支,没有和锯癞蝗亚科的其他种类聚在一起,波腿蝗属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牛至精油对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月龄、体重(21.87±0.70) kg的健康湖羊公羔80只,随机分为4组(n=20),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Ⅰ组)、1.0(Ⅱ组)、1.5 g/kg(Ⅲ组)牛至精油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前7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间记录体重和采食量,试验结束时采血,测定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随着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羔羊平均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逐渐增加,其中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F/G)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Ⅲ组羔羊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Ⅱ组、Ⅲ组羔羊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不同水平牛至精油对羔羊干物质、总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Ⅲ组羔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  相似文献   
6.
棉花植株再生困难、基因型依赖性强和转化周期长等因素一直制约着棉花遗传转化的发展。本研究利用1种不依赖组织培养的转化方法 ,即子房滴注转化方法将獐茅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基因(Al HAK1)导入棉花基因组中。结果表明在1006株转化幼苗中有44株为卡那抗性植株,其中35株经PCR检测为阳性(T0代),转化率为3.5%。Southern与Nor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至棉花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在提供外源0.05 mmol·L-1 K+水平下,T1转基因棉花叶片中K+含量约为对照植株的2倍,在根中约为野生型植株的1.5倍;而在2.5 mmol·L-1 K+的正常水平下,转基因棉花与野生型植株K+含量差异不明显。在50~200 mmol·L-1 Na Cl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棉花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植株,尤其是在150mmol·L-1Na Cl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种子的发芽率是野生型的2.8倍左右。本研究为子房滴注转化体系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培育适应土壤钾素匮乏及盐渍化环境下生长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期内不同饲粮对羔羊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4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45日龄湖羊羔羊(公母各占1/2),所有羔羊在45~59日龄随母哺乳,并补饲羔羊精料补充料,在52日龄时,将公母羔羊分别按体重(15.58±2.45) kg随机分为3组,然后公母进行随机配对,每组共16个重复,公羔8只,母羔8只。在60~75日龄,试验1组随母哺乳+补饲羔羊精料补充料,试验2组在60日龄断奶,并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3组在60日龄断奶,并饲喂50%TMR+50%羔羊精料补充料。羔羊59日龄记为试验第0天。试验期23 d。所有羔羊在试验第-7(52日龄)、0、7、15天于晨饲前称重,并记录每天采食量;在试验第0、3、9和15天于晨饲前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羔羊在试验第-7、3、9、15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在试验第0~7天,试验1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比试验2组显著提高了87.93%(P<0.05);试验3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比试验1组显著提高了17.03%(P<0.05);试验1、3组粗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