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稀醋酸低温浸提、海藻酸吸附、盐析、SephadexG25凝胶过滤、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豌豆种子中分离纯化出PA1b及其多种异构体,并通过质谱和氨基酸测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PA1b能抗胃蛋白酶(pepsin)水解,其高度的酶稳定性是由于分子内具有胱氨酸结构模体。此外,PA1b能明显延长体外培养的胰岛β细胞的存活时间,并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由猪小肠中纯化鉴定Daintain/AIF-1,并以其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得到4株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对单抗效价、亚类、亲和常数进行分析,4株单抗都属于IgG1(κ)。又经West-ern blot证实,所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与Daintain/AIF-1结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稀醋酸低温浸提、海藻酸吸附、盐析、SephadexG25凝胶过滤、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豌豆种子中分离纯化出PAlb及其多种异构体,并通过质谱和氨基酸测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PAlb能抗胃蛋白酶(pepsin)水解,其高度的酶稳定性是由于分子内具有胱氨酸结构模体。此外,PAlb能明显延长体外培养的胰岛β细胞的存活时间,并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炎肽影响胰腺β细胞的机制,将大炎肽偶联到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介质上,利用亲和纯化的方法垂钓其在胰腺组织中的相互作用蛋白,并对纯化蛋白进行胰蛋白酶水解,测定水解片段的分子质量和其中2个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在MASCOT数据库中检索,鉴定此蛋白为胱硫醚β-合成酶,结果提示大炎肽可能通过结合胱...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豌豆胰岛素PA1b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利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PA1b在豌豆、芋头、姜、西红柿、苦瓜、蒜头、洋葱、丝瓜、黄瓜等植物中的分布,以及PA1b在豌豆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PA1b在豌豆中含量最高,且随着豌豆种子发芽时间的增加含量逐渐减少,PA1b可能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腺炎是指在不同理化因素刺激下奶牛乳腺的炎性反应,其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许多细胞因子是炎症调节剂,但与奶牛乳腺炎相关的关键细胞因子还未被鉴定。异体移植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多种炎性疾病中过量表达。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牛AIF-1在乳腺炎中的可能作用。首先,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了乳腺炎牛奶中牛AIF-1的含量,并用RT-PCR方法克隆牛AIF-1基因,然后,用亲和层析纯化牛AIF-1蛋白。用此重组蛋白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Western blot测定IκBα的磷酸化。结果显示,患乳腺炎奶牛乳中AIF-1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奶牛,而抗生素治愈后的奶牛乳中AIF-1的含量回落到正常水平。这些结果提示,牛AIF-1是一个分泌型蛋白,可能与乳腺炎相关。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关系,本研究克隆了牛AIF-1基因并纯化了牛AIF-1蛋白。此蛋白上调了牛乳腺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并刺激了IκBα的磷酸化。IκBα磷酸化抑制剂BAY 11-7085阻断了牛AIF-1刺激的炎性细胞因子上调。综上表明,牛AIF-1通过核因子κB信号促进了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是当今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本质和生活规律的科学,又称生命科学,研究范畴主要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育规律、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遗传变异和进化、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16世纪以前,人类对生物学的认识主要着重于在生产和医疗中的应用,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科学体系,但为生命科...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究硫酸铜溶液连续诱导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抗菌药物抗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经硫酸铜诱导前后MRSA菌株(MR-YB1224、MR-YS3和MR-P318)对硫酸铜溶液及β-内酰胺类(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和氨基糖苷类(链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硫酸铜诱导对菌株抗重金属基因(copA和arsB)和耐药基因(mecA,norA,ermB和aac6'/aph2″)表达的影响。连续诱导7 d后,MRSA菌株对硫酸铜溶液的MIC值均增加;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增加显著(P<0.05);MRSA菌株对6种抗菌药物MIC值变化大小依次为苯唑西林 > 氨苄西林 > 头孢西丁 > 氧氟沙星 > 链霉素 > 罗红霉素。另外,连续诱导后,MRSA菌株的抗重金属基因和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溶液诱导对MRSA菌株抗菌药物抗性效应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