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针对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建立两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并对其临床实用性进行比较.试验根据呼肠孤病毒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MGB探针,分别建立TaqMan和SYBR GreenI两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两种...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鸭腺病毒3型(duck adenovirus 3,DAdV-3)一种基于SYBR Green I染料的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本试验根据DAdV-3基因组序列中相对保守的Fiber-2基因,通过普通PCR扩增,构建pMD19-Fiber2重组质粒为阳性标准品,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针对DAdV-3的Fiber-2基因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8 9;检测DAdV-3的灵敏度为3.6×102 copies/μL,敏感性比普通PCR检测方法高100倍;该方法对鸭腺病毒1型、鸭疫里默杆菌等其他常见病原均无交叉扩增反应,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临床样本检测与普通PCR符合率100%。以上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测,该方法可为DAdV-3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四川、贵州、重庆3个省(市)中小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情况,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ELISA方法对41个猪场的1016份血清进行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结果:11个猪场的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呈阳性,场阳性率为26.8%;共检测出阳性样品105份,个体阳性率为10.3%;川、黔、渝地区猪场的个体阳性...  相似文献   
4.
葡萄牙柠檬酸杆菌是一种新发现的条件性致病菌,为明确重庆地区大鲵源多重耐药葡萄牙柠檬酸杆菌的基因组及其耐药特征,本试验对患病大鲵分离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耐药基因的分析。分离菌首先通过16S rDNA进行初步鉴定,腹腔注射健康小鼠观察其致病性;利用Kirby-Bauer(K-B)纸片法进行9类共3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再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软件和数据库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鉴定为葡萄牙柠檬酸杆菌,将其命名为CQ-CP1,该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CQ-CP1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为多重耐药菌株。全基因组测序该菌株共有5 006 960 bp, G+C含量为51.8%,共编码有4 722个结构蛋白,基因组信息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RZIH00000000.1。病原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比对发现CQ-CP1中共有49个与毒力相关的基因,与细菌的运动、黏附、转录等相关;耐药基因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携带6个耐药基因(ARG),分别是氨基糖苷类aadA1,喹诺酮类qnrS1、qnrB32,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川渝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本试验以RT-PCR方法对2021―2022年间收集的来自川渝地区的临床样本进行PRRSV检测,并进一步对阳性样本的ORF5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探究其流行现状以及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川渝两地PRRSV阳性率为20.5%(40/195),其中四川PRRSV阳性率为18.1%(15/83),重庆为22.3%(25/112)。对其中23份阳性样本的ORF5基因分析显示,所获PRRSV均为基因Ⅱ型,包含谱系1、3、5和8,以NADC30类毒株为主;其中四川地区毒株与上海、辽宁、湖南等地区毒株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重庆地区与当地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与目前临床中使用的疫苗毒株比较,发现23株临床样本ORF5序列中有3个B细胞表位和1个T细胞表位与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本试验结果表明PRRSV感染在川渝部分地区仍较为严重,美洲型NADC30类毒株是当前流行的优势毒株,且与疫苗株存在一定的变异,该结果对川渝地区PRRSV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了解去甲基化酶1(ten eleven translocation, TET1)对小鼠子宫内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 uNK)的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表达的影响。采集妊娠9~12 d小鼠子宫内膜,分离淋巴细胞,使用链霉亲和素磁珠法进一步分选uNK细胞进行培养;针对TET1基因合成RNA干扰序列,并将其连接入RNA干扰载体GM-19167,构建干扰表达质粒,包装成慢病毒(lentivirus)并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按照慢病毒与细胞数(10~200)∶1的比例转染uNK细胞,168 h后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果,收集uNK细胞,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以验证TET1基因的干扰效果,利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对uNK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检测,分别合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和β1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3种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重庆地区1株患病梅花鹿的致病菌,并探究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集病死梅花鹿肺脏,通过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随后对其致病性、毒力基因、药物敏感性以及生长曲线等主要特性进行分析。致病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皮下和腹腔均能感染并产生典型症状,病死小鼠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产生坏死、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6.80×1010 CFU/mL,将其命名为YC-1;毒力基因检测显示,YC-1菌株具有2个神经氨酸酶(NanH、NanP)、2个菌毛蛋白(FimA、FimE)和1个溶血素(PLO)共5个毒力基因,其中PLO全长1 605 bp(GenBank编号OK513198),氨基酸进化树与霍加狓源化脓隐秘杆菌最为接近;药敏试验显示,YC-1对多种抗生素均敏感,耐药特征不明显;细菌的生长曲线显示在37℃,含有5%胎牛血清的TSB培养基中,培养6~10 h为该菌的对数生长期。本试验解析我国梅花鹿源化脓隐秘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深入研究该菌...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脂酰辅酶A合成酶抑制剂Triacsin C对弓形虫速殖子是否具有体内抑制效果,本试验将不同质量浓度的Triacsin C灌服小鼠,并以磺胺嘧啶和阿奇霉素作为参考,后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2×105个)腹腔感染给药组小鼠,以小鼠的存活时间、腹腔中速殖子数量、肝脏中弓形虫核酸的拷贝数和主要脏器的病理损伤作为指标,观察Triacsin C对弓形虫的体内抑制效果;同时对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不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8×10-2 g/L Triacsin C能够显著抑制速殖子的增殖,小鼠的存活时间也相应延长,低剂量下(1×10-2,2×10-2 g/L)抑制效果不显著,感染组小鼠肝、脾、肺、肾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并在192 h内死亡;给药未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脏器未见有明显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高剂量的Triacsin C具有体内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能力,且对宿主主要脏器不产生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重庆市某患病猪场的致病原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进化特性,首先利用PCR方法对组织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圆环病毒3型(PCV3)两种病原场为阳性。然后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以及生长曲线等主要生物学特性。经鉴定确定致病菌株为Hps血清5型,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苯唑西林、新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和四环素表现为耐药,共检测到9种耐药基因;对PCV3通过分段扩增、拼接获得完整的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学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以及基因型,经测序分析发现PCV3基因组全长2 000 bp,GC含量为50.45%,基因型为PCV3a,与广西MH823221株和美国最早报道的KT869077株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确定了患病猪的致病原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分子进化特性,为临床有效防控Hps和PCV3混合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