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笼养丹顶鹤在越冬期对寒冷地区的适应性, 2014年11—1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沈阳森林动物园鹤基地的8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进行昼间行为的研究和领域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越冬期雌雄丹顶鹤昼间对采食区、运动场、遮阴棚的利用存在一定差异,雌性丹顶鹤在雪前、雪中和雪后采食行为有极差异显著(P<001),雪前和雪中张望和采食行为差异显著(P<005)。雪中和雪后除张望和采食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他行为均不显著;雄性丹顶鹤雪前和雪中游走、警戒、休息行为差异显著(P<005),雪中和雪后理羽、游走和张望差异极显著(P<001),雪前和雪后休息行为差异显著(P<005)。笼养雌雄性丹顶鹤在北方高纬度地区越冬期分别采用不同的行为对策来适应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2.
黑天鹅人工繁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5月,在徐州睢宁对人工饲养的黑天鹅繁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鸟类补卵的习性,人工饲养的黑天鹅可产卵4~5窝,一般间隔20 d可进入下一个产卵期,每窝6~8枚,年产量达30~40枚。施温方案以变温孵化为佳。温湿度分别为:前期(1~10 d)为38.5℃,55%;中期(11~20 d)为37.8℃,60%;后期(21~32 d)为37.8℃,65%;落盘(33~36 d)为37℃,75%。本实验通过对黑天鹅的饲养管理、配对、营巢、捡卵、孵化、育雏等研究,摸索了一套提高黑天鹅繁殖率的科学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提高黑天鹅人工繁育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某地赤大袋鼠母兽3年的连续观察,基本掌握了赤大袋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所需的条件,其中9只赤大袋鼠共繁殖了15只仔兽,其中9只存活,6只死亡。在此期间,从这些赤大袋鼠中选取2只进行了育儿袋的检查,并对育儿袋的生态环境进行记录,对赤大袋鼠仔兽在育儿袋的生长发育做了定期的观察和记录,同时对掉袋的赤大袋鼠进行人工育幼,并对赤大袋鼠的育幼过程进行记录总结,该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赤大袋鼠的人工饲养、繁殖以及人工育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赤大袋鼠的饲养繁殖及人工育幼的研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作出一丝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