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感染吸虫囊蚴的种类,本研究采集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利用人工消化法收集的不同形态的吸虫囊蚴,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囊蚴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同时分别提取各种囊蚴的总DNA,利用PCR方法扩增其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基因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乌裕尔河流域富裕段麦穗鱼主要感染3种吸虫囊蚴,分别为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和日本全冠吸虫。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方法是鉴定淡水鱼中吸虫囊蚴感染种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各国学者对旋毛虫免疫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证实旋毛虫在黑龙江省有两个隔离种 :猪旋毛虫和犬旋毛虫。然而它们的免疫学研究报道较少 ,隔离种之间的交叉免疫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所以开展此项研究对免疫学、分类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旋毛虫虫种 猪旋毛虫 ,来自黑龙江省海伦县猪体内 ,在小鼠中继 3 5代 ,国际认证为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 ralis) ,编号ISS5 3 3 ;犬旋毛虫来自黑龙江省五常县犬体内 ,在小鼠中继 3 5代 ,国际认…  相似文献   
3.
各隔离株旋毛虫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为对照 ,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对大、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个旋毛虫隔离株均对大鼠不易感 ,但相对犬旋毛虫和 T.nativa而言 ,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对大鼠的感染性较高 (P <0 .0 1)。猪旋毛虫、 T.spiralis、犬旋毛虫、T.nativa在大鼠体内的繁殖力指数 (RCI)分别为 (35 .0 2± 8.37)、(32 .10± 7.77)和 (2 .90±1.71)、(2 .6 6± 2 .19)。 4个旋毛虫隔离株对小鼠和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对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较强 ,其在小鼠体内 RCI分别为 (137.4 1± 7.80 )和 (15 9.86±7.4 7) ,在猪体内的 RCI分别是 (385 .6 8±4 1.5 1)和 (30 0 .5 5± 12 .4 5 ) ;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对小鼠和猪的易感性差 ,其在小鼠体内 RCI分别是 (6 4.98± 5 .0 5 )和 (5 8.15±4 .6 9) ,在猪体内的 RCI分别为 (0 .0 6 4± 0 .0 31)和 (0 .0 33± 0 .0 33)。研究结果揭示 ,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 ,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  相似文献   
4.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寄生虫入侵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参与到入侵宿主、免疫逃避、炎症反应、凝血系统和细胞迁徙等过程。为了探讨两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 Ad SPI和Ts Ka SPI)对巨噬细胞所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种SPIs分别处理的小鼠巨噬细胞进行TNF-α、IL-1β、IL-6、IL-12、IL-10、TGF-β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Ts Ad SPI和Ts Ka SPI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LPS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且两种SPI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巨噬细胞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表达。表明这两种旋毛虫SPI可通过调节宿主巨噬细胞影响入侵时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虫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lais)和本地长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作对照,应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ELP)技术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进行虫种鉴定。结果显示: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酶切图谱相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酶谱一致。结果提示,黑龙江猪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猫旋毛虫18S rRNA基因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GenBank中发表的(Trichinella spiralis)18S rRNA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对分离自黑龙江省猫体内的旋毛虫及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的18S rR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猫旋毛虫与旋毛形线虫基因同源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大庆地区集约化养猪猪蛔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庆地区集约化养猪猪蛔虫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在集约化养猪的条件下,一年中猪蛔虫在春季最高感染率为75%;夏季为77.5%,秋季为80%;而冬季则为67.5%。每个季节最早检出猪蛔虫虫卵的猪只日龄,春季、夏季和秋季为85日龄,而冬季为115日龄。感染率最高年龄段为100~190日龄。  相似文献   
8.
不同旋毛虫隔离种在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国际标准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在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在猪体内寄生寄生密度较大的部位是:膈肌、舌肌、咬肌、腓肠肌、肩胛肌、肋间肌、颈肌、前腿肌,臀肌和背最长肌寄生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绥芬河流域狗和猫寄生蠕虫区系调查林明亮,姜淑珍,胡天阳,姜艳春,胡艳君,张彦庆,孙庆智,石金峰,周华峰,宋铭忻,路义鑫,刘朔一,王裕卿,徐守魁,李淑声(绥芬河动植物检疫局157300)(东宁动植物检疫局157200)(东北农业大学150030)绥芬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 4个毛形线虫隔离种保姆细胞形成时间的研究 ,发现分离自中国猪的旋毛形线虫和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 ,分别于感染第 16天和 18天出现 ,第 36天和 38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 ,而分离自犬的毛形线虫和熊的本地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nativa)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 ,于感染第 2 0天和 2 2天出现 ,第 32天完全形成。结果表明 ,中国猪旋毛形线虫与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犬毛形线虫与本地毛形线虫分别是同一旋毛虫隔离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