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林业   15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鞭角华扁叶蜂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多胺的动态.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血淋巴中含有8种多胺,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尸胺(Cad)为普遍存在的多胺,其发育的不同阶段,多胺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在滞育预蛹的血淋巴中Spm一直保持较高的含量,并在整个滞育期间存在2个峰值;在滞育的前5个月中血淋巴中不存在Spd,之后Spd突然出现,且含量迅速升高;Cad的代谢较平稳,在化蛹前稍有下降;Put的含量除在滞育后3个月左右有较大的峰值外,其余阶段的含量均较高,并在化蛹前有升高的趋势.总之,多胺可能参与鞭角华扁叶蜂预蛹滞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全国二类检疫性水稻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阐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水稻种植区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为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湖北省是水稻种植大省,自2008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年发生面积逐步扩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云斑天牛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云斑天牛成虫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感器类型、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分析比较雌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云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5类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乳突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刺形感器分2种亚型。云斑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存在性二型现象:1)虽然雄虫体型明显小于雌虫,但雄虫触角却显著长于雌虫触角;2)乳突形感器只在雌虫触角上发现,且雌虫触角上的粗长锥形感器(BⅠ)、粗短锥形感器(BⅡ)和长刺形感器(ChⅡ)在数量上多于雄虫,但发锥形感器(BⅢ)少于雄虫;3)雌虫触角上的刺形感器(包括ChⅠ和ChⅡ)的长度显著长于雄虫。其他感器的形态及数量在两性触角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都发现了毛形感器、长刺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包括TBⅠ和TBⅡ2个亚型)、钟形感器和隙缝感器5类。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长度在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下颚须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下唇须,隙缝感器少于下唇须;雌虫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雄虫,钟形感器少于雄虫。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受体及当地常规品种田间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昆虫、害虫和天敌的物种数及个体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与受体品种之间的差异,而与当地的常规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值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在油菜的苗期及抽薹期,均以受体品种为最高;而在油菜的花期及结荚期,除花期的群落丰富度外,则以转基因抗除草剂的品种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春油菜区主要害虫发生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受体及当地常规品种在春油菜区主要害虫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与受体品种之间的差异,而与当地的常规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苏云金杆菌油烟雾剂脉冲式烟雾载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研究了苏云金杆菌油烟雾剂脉冲式烟雾载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Bt菌粉柴油烟剂经过6HY-25型烟雾机后,仍保持活力;经纯化培养Bt对家蚕毒力没有下降;Bt烟雾直接对家蚕仍有致病力。经初步筛选,Bt油烟雾剂所用油以0号柴油为较好,Bt菌粉在Bit柴油烟雾剂中悬浮性好,烟雾化后Bt存活力高,且能自然扩散;食用植物油次之,而100号汽油对Bt有杀伤作用,研究还发现,烟雾机喷药咀直径大小是影响Bt存  相似文献   
7.
对自拟催情散催情作用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未发情雌性小白鼠20只,在同一饲养环境下,试验组灌服自拟催情散煎剂,对照组灌给自来水,连服10天后剖检。结果:①子宫角管径明显增大,子宫、卵巢重量显著增加;②卵巢中发育卵泡、黄体、间质细胞显著增多,血管明显充血;③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腔扩大;④卵巢出现动情期固有的组织学变化,而小白鼠体重无明显变化。证明本方催情作用是通过促进子宫、卵巢发育和发情排卵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用 Warburg呼吸器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滞育预蛹的呼吸代谢 (μL(Ο2 )· mg-1· h-1)。结果表明 ,预蛹呼吸代谢速率呈 U -型曲线变化。预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 :代谢速率显著降低 ;底线延续很长时间 ,且在这一时期 ,代谢速率与温度无关。预蛹的呼吸商为 0 .76 ,说明滞育期间脂类是主要的代谢底物。由于预蛹滞育前后在形态上无明显的区别 ,呼吸代谢速率可作为判断滞育或滞育解除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测定 Bt菌液对鞭角华扁叶蜂的胃毒毒力的基础上 ,进行了 Bt菌液单用和与 2 .5 %溴氰菊酯乳油混用防治鞭角华扁叶蜂 Chinolyda flagellicornis(F.Smith)的研究。室内生物测定表明 Bt菌液对鞭角华扁叶蜂有着较高的毒力 ,它的 L C50 值为 91 3 (稀释倍数 ) ;Bt菌液和溴氰菊酯乳油的混合使用存在着增效 ;林间试验的防治效果经济指数表明 ,Bt菌液和 2 .5 %溴氰菊酯乳油在混合药液中的稀释倍数分别为 5 0 0和 2万倍时 ,是最为理想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桦三节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桦三节叶蜂是近几年来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危害红桦的重要害虫。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研究结果表明,桦三节叶蜂在湖北省神农架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取食叶片,以预蛹在寄主树干皮内茧中越冬;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蝇、姬蜂和大腿小蜂3类,天敌对叶蜂茧的寄生率为8%~14%,其中以寄蝇的数量最多。利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等仿生农药对叶蜂幼虫进行喷烟喷雾具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