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针对国内外缺乏兔专用的复合麻醉剂的现状,课题组将右美托咪定、氟哌利多、布托啡诺进行复合,采用肌肉注射麻醉家兔,并记录麻醉时间,观察制剂对兔的镇静、镇痛、肌松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注射该复合制剂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在麻醉初期略有降低,但均在生理耐受范围内;麻醉诱导期为4.39±0.81 min,麻醉维持时间为60.71±4.59 min,苏醒期为20.05±3.15 min;镇静、镇痛及肌松效果均衡良好,可供50 min的良好化学保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相关研究发现异氟醚可引起幼龄大鼠广泛的脑神经元凋亡,且近期发现异氟醚还可以介导海马神经元发生自噬。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取40只7日龄(P7)SD大鼠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异氟醚麻醉2、3、4、6h组,建立实验模型。待麻醉结束后将大鼠安乐死,取脑并分离海马组织。用TUNEL染色、LC3-II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自噬及凋亡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异氟醚作用时间的增加,TUNEL染色结果显示,麻醉4h后海马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多,而LC3-II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3、4h时阳性率较高,6h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活化的Caspase-3表达量逐渐增加;Bcl-2表达量逐渐降低。Beclin-1和LC3-II/I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并且在异氟醚作用3h时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此外,与异氟醚麻醉3、4h时相比,Beclin-1在麻醉6h时表达量明显下降,而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异氟醚不仅可以引起幼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广泛凋亡,而且还能诱导海马神经元自噬,凋亡水平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加强,而自噬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自噬在异氟醚诱导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中可能发挥着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煜  张旭  邱子豪  陈远其 《草业科学》2022,38(8):1525-1536
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荒草坡及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故芒萁的资源利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近10年国内外学者在芒萁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芒萁对遮阴、酸雨等环境干扰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过程,追踪了芒萁对金属元素胁迫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归纳了芒萁的化感作用及其在养分循环和对土壤生物影响等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芒萁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针对芒萁可能开展的研究,包括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其富集和耐受重金属的遗传机制;阐明其群落动态与驱动机制;揭示芒萁及其与植物/土壤动物互作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理;分离与鉴定化感物质;解析、分离、纯化药用成分并检测其药物活性.本研究为芒萁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芒萁的生态学与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煜  张旭  邱子豪  陈远其 《草业科学》2021,38(8):1525-1536
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荒草坡及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故芒萁的资源利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近10年国内外学者在芒萁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芒萁对遮阴、酸雨等环境干扰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过程,追踪了芒萁对金属元素胁迫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归纳了芒萁的化感作用及其在养分循环和对土壤生物影响等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芒萁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针对芒萁可能开展的研究,包括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其富集和耐受重金属的遗传机制;阐明其群落动态与驱动机制;揭示芒萁及其与植物/土壤动物互作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理;分离与鉴定化感物质;解析、分离、纯化药用成分并检测其药物活性。本研究为芒萁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酸性(pH 4.0~5.5)土壤中,与大多数作物不同,它能够在高铝(Al)含量的土壤中存活,而且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Al元素,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超富集Al的植物。文章对茶树根部的Al吸收、Al在茎中的运输及叶片的贮存等相关过程进行了全面综述,同时分析了不同部位和细胞组成在Al富集方面的特性及茶树的多种Al耐受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