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繁殖性状是牛(Bos taurus)重要的经济性状,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繁殖相关的主要性状包含精液品质、卵泡发生、排卵、胚胎发育、产犊难易、产犊间隔等,其表现通常受到基因的严格调控。对繁殖性状的重要基因功能深入挖掘和筛选对于牛的改良和选育、提高生产性能、节约生产成本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牛繁殖性状基因的研究进展,如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及牛精子鞭毛2(sperm flagella 2,SPEF2)与精液品质相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与卵泡发生、排卵相关,JY-1、尾型同源框2(caudal type homeobox 2,CDX2)及冠毛素2(pappalysin 2,PAPP-A2)与早期胚胎发育及产犊难易相关,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5(sialic acid binding Ig like lectin 5,SIGLEC5)、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1,CXCR1)及叉头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O1,FoxO1)与产犊间隔相关,作者通过综述以上重要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介绍了这些繁殖性状重要基因对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牛繁殖性状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探索两栖类动物皮肤分泌物不同的活体提取方法,从而进行优化。用乙醚和肾上腺素对非洲爪蟾、兰州地区的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进行刺激,收集其皮肤表面分泌物,分别对培养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及红色毛廯菌进行抑菌性观察。结果显示:用乙醚方法刺激两栖类动物获得的分泌物量较多,同时非洲爪蟾皮肤分泌物产量较其他物种多。非洲爪蟾及中国林蛙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红色毛廯菌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