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1 回顾蚕业演变史 持续发展在于“化” 成都为蚕丝绸的故乡,养蚕历史悠久,从锦官城丝绸为立足点形成的内外贸易丝绸商、作坊、蚕市、蚕农一个链条线,曾出现多代(次)蚕丝业的兴盛与辉煌。解放后,曾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而几起几落,在徘徊中发展,1980年发展较快,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过包产到户这一飞跃发展的阶段后,作为  相似文献   
2.
<正> 新津县为成都市郊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1994年养蚕发种近万张,因其桑园成片集约栽培,全面推广小蚕共育和纸板方格蔟,养蚕单产高,蚕茧质量解舒好,1995年四川省蚕学会年会在该县召开,得到与会专家和行业人士的认可。由于近几年丝绸市场持续疲软,经济效益下滑亏损,在农业内部面临水果等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竞争,加上该县丝绸公司内部  相似文献   
3.
<正> 精制家蚕平附种试验研究课题,1989年春、夏两季。我市在都江堰土桥乡对精制平附蚕种进行了催青孵化、饲育试验调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993年春,在双流县对新研制的“精制平附蚕种制作机”生产的精制平附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据统计,至六月二十一日为止,全市已收购蚕茧279吨,平均单产32.0公斤/张。据邛崃、大邑、蒲江等县反映,今年春蚕单产超过40公斤的农户多,蚕茧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又据转龙丝厂试缫测定,解舒达到64%、65%、68%,较去年同期提高五至六个百分点。今年春蚕获得高产高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大邑县为成都市郊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承担蚕茧后加工的大邑县丝厂,由于市场和内部管理不善等原因连续亏损,今年春节后,经县政府批准同意,该厂拍卖给个体老板经营管理,老板把发展蚕茧原料基地作为蚕丝产业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作为丝厂的第一车间,今年3月贷款投入在该县新场、青霞、金星等乡镇发展栽桑一千余亩。大邑县蚕业管理站积极配合,扩展建设蚕茧基地,去年秋栽桑百万余株,今年又育杂交桑种6公斤,学  相似文献   
6.
邹金贤 《四川蚕业》2000,28(1):59-59
<正> 蒲江县以它优良的养蚕生态环境生产解舒率高的优质蚕茧,1991年被列为成都市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1994年新建的蒲江丝绸厂,以其良好的管理和产品适销市场,能年年盈利,但本县蚕茧原料缺乏,后劲不足,为此,工厂从盈利中拿出部份资金建设自己的蚕茧原料基地,逐步向“工厂+农户”方向发展。今年七月,蒲江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川省蚕学会、成都市蚕学组于1991年2月11日在成都市举行了迎新春联谊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市丝绸公司,省蚕业制种公司,市农牧局、市蚕桑站的学会会员和邀请省、市业务单位的负责同志共81人。会议由省蚕学会代秘书长主持,省蚕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分别致开幕词和新年祝词;省蚕业制种公司、成都市丝绸公司、市农牧局及市蚕桑站等单位负责同志畅谈丝绸行业大好形势和生产中的问题,内容丰富,热情洋溢。今年是党中央号召提高“品种、质量、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优质蚕桑基地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蚕茧丝绸业是我国的传统资源型创汇顺差产业,成都为蚕丝绸的故乡之一,曾为我市农户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过显著贡献。根据《成都市农业区划》,蚕桑生产布局调整已由近郊平原转移到中远郊的低山丘陵区,到2001年,全市有桑树5.5万亩,养蚕3.58万张,产茧1042吨,比2000年分别增长27.0%、27.1%和25.3%。投产桑园亩桑养蚕1.0张,平均单张产茧29.11公斤。  相似文献   
9.
<正> 成都地区近年来小桑园面积扩展较快;初步统计约万余亩。这些小桑园,大部分投产较快,并获得了较高的产叶量,但经济效益不高。在中央两年两个一号文件指引下,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很高,他们在地里“绣花”,都想在自己承包的有限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邹金贤 《四川蚕业》2000,28(1):58-58
<正> 自古以来栽桑,桑叶养蚕,桑果(学名桑堪)可作食用,且营养丰富,在蚕区大人和小孩喜欢采摘生吃。每年4~5月份,成都市郊龙泉区、金堂县的福兴、金龙等乡镇及简阳、仁寿县的蚕农把鲜桑果送到成都市场出售,售价每500克五元至十几元不等,市民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