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提高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养殖效益,探究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生长发育及两性异形的影响,对3种养殖密度(140,80,55只/m~2)的黑斑侧褶蛙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形态特征的影响显著,85日龄时不同养殖密度蛙的体长、体质量、头宽、前肢长、后肢长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胫宽和肥满度差异显著(P<0.05),中等养殖密度蛙的各形态学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养殖密度蛙的形态学指标,中、高养殖密度蛙的肥满度显著高于低养殖密度蛙的肥满度。不同养殖密度的黑斑侧褶蛙的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和质量增加率差异极显著(P<0.01),中等养殖密度蛙的特定增长率、质量增加率较其他两组养殖密度蛙的特定增长率、质量增加率高,低养殖密度蛙的摄食率较其他两组密度蛙的摄食率高。中、高养殖密度黑斑侧褶蛙两性异形(体长、体质量)出现时间较低密度蛙的早,雌雄体长、体质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体长、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雄性。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头宽、前肢长、胫宽、后肢长局部性状的两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2018年4~5月,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麻雀(Passer montanus)、乌鸫(Turdus mandarinus)、鹊鸲(Copsychus saμlaris)、白(Motacilla alba)4种常见于地面活动的鸟类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为干扰并记录警戒距离及惊飞距离。研究结果显示:(1)乌鸫的警戒及惊飞距离均为最大,分别为14.21±4.84m、9.52±2.72m,麻雀的警戒距离9.62±3.68m最小,鹊鸲的惊飞距离7.22±3.25m最小。(2)乌鸫的两种距离与其它3种鸟有显著差异,表明乌鸫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弱,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对较低。通过研究鸟类警戒行为,一方面验证了鸟类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在人为干扰方面为保护野生鸟类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