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确诊重庆涪陵地区一山羊养殖场发生山羊皮下脓肿的病原,采集病料分离病原、进行药敏试验。通过生化试验和16S rRNA分子方法鉴定病原菌;PCR扩增分离株的神经氨酸酶基因(neuraminidase,NA),并利用细菌神经氨酸酶的隐马尔科夫模型(Pfam编号为PF13088)搜索自建的本地蛋白质组数据库,通过MEGA7.0构建系统进化树,从而分析神经氨酸酶基因在脊椎动物、寄生虫、真菌、细菌和病毒中的遗传进化特征,并利用PredictProtein进行分离株神经氨酸酶的点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与JQ975932.1(中国新疆)株化脓隐秘杆菌序列同源性高达99.7%,结合生化特性确诊分离株为化脓隐秘杆菌;利用模型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14条神经氨酸酶氨基酸序列。神经氨酸酶遗传系统进化树显示,细菌神经氨酸酶主要集中在放线菌门中,脊椎动物的神经氨酸酶主要聚集在GroupⅠ和GroupⅡ,寄生虫的神经氨酸酶主要集中于GroupⅠ,真菌神经氨酸酶分布较广,存在GroupⅠ、GroupⅡ以及GroupⅣ中,而病毒神经氨酸酶主要分布于GroupⅠ和GroupⅡ。点突变分析表明,细菌神经氨酸酶不同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对神经氨酸酶功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种群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  方法  通过室内取食和产卵试验,测定余姚种群云斑天牛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对4种寄主植物(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女贞Ligustrum lucidum、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的取食和产卵行为差异。  结果  取食试验结果显示:余姚种群云斑天牛与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对4种寄主植物表现出不同的取食偏好性。余姚种群取食偏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黄连木、女贞、白蜡和大叶杨,余姚种群最喜欢取食黄连木。在选择性条件和无选择性条件下,取食量分别为(1 520.00±34.79)和(1 815.50±42.13) mm2。临安种群取食偏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女贞、黄连木、白蜡和大叶杨。临安种群最喜欢取食女贞,在选择性条件和无选择性条件下,取食量分别为(1 347.33±51.95)和(1 173.00±75.54) mm2。产卵结果试验显示:余姚种群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对4种寄主植物表现出比较一致的产卵偏好性,都喜欢在大叶杨上产卵。余姚种群产卵偏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叶杨、女贞、黄连木和白蜡,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在大叶杨上的刻槽数分别为(72.00±5.87)和(82.00±7.64) 个,产卵数分别为(60.00±6.19)和(58.00±5.66) 粒。临安种群产卵偏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叶杨、女贞、白蜡和黄连木,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在大叶杨上的刻槽数分别为(35.00±5.22)和(30.00±3.85) 个,产卵数分别为(22.00±4.51)和(25.00±3.08) 粒。  结论  余姚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为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取食偏好寄主不同。余姚种群云斑天牛偏好取食黄连木 ,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偏好取食女贞。2个种群云斑天牛产卵偏好寄主相同,均为大叶杨。图3参23  相似文献   
3.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科,属于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分子、原子、凝聚态物质,此外还有原子核结构、性质等基础性理论。它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除了在近代物理学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同时在化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很多近现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的原理的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量子力学,很多之前无法解释的现象得到了真正的解释,新的现象也被精准的预言出来,因为通过量子力学的精确计算,以及精确的实验证明,很多之前无法触及的领域渐渐清晰明朗。量子力学发展前景广阔,在许多机器中,量子隧道的效应已经发展成事实,如闪光存储片中可以通过量子隧道效应完成清除存储单元的工作。虽然量子力学主要是在物质的原子范畴内被广泛应用,但是很多大型系统也正在或将会运用到量子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寒地早粳稻超高产株型特征,选用700~800 kg/667 m2、600~700 kg/667 m2、500~600 kg/667 m2和400~500 kg/667 m24个产量水平的48个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研究其穗型、叶片和茎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700~800 kg/667 m2水平的早粳稻每穗干质量和着粒密度较高,剑叶、倒2叶和倒3叶叶基角及剑叶披垂度大,后4片叶的叶长序表现为倒2>倒3>倒4>剑叶,剑叶、倒2叶、倒3叶和倒4叶较宽,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株高,但必须缩短倒4节间长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干质量、剑叶和倒2叶叶宽、倒3叶叶长和叶宽、倒4叶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秆长、抽穗期和蜡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