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4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筛选动物某特定性状SNP分子标记。本研究将503头丹系长白后备种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与胸围、尻长和外阴长宽等体尺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探讨与猪“二胎综合征”紧密相关的SNP。关联结果显示,关联到1个与胸围性状显著相关的SNP,2个与尻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与这3个SNP相邻的6个基因中,3个基因(NPBWR1、BRINP3和SPACA3)已具有功能注释,另外3个基因(ST18、ENSSSCG00000010811和ENSSSCG00000030066)暂无基因功能注释,没有关联到与外阴尺寸性状显著相关的SNP。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无“二胎综合征”种猪选育奠定一定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可可西里一号行动1999年4月11日至5月1日,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组织青海、新疆、西藏3省(自治区)森林公安机关在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羌塘地区开展了打击盗猎藏羚羊违法犯罪活动的统一行动——可可西里一号行动,沉重打击了盗猎分子的嚣张气焰,破获了一批重大案件,打掉了17个盗猎团伙,抓获盗猎分子66人,收缴各种汽车18辆、各种枪支14支、子弹1.2万余发。此次行动掀起了全社会保护藏羚羊的浪潮,为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至此,我国境内大规模武装集结、团伙盗猎藏羚羊现象基本禁绝,当地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藏羚羊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正>1984年林业部林业公安局成立以来,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在其指导下,主动顺应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时代需要,牢记使命,忠诚履职,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一、坚守职责,严格执法,森林公安创造出生态保护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4.
双酚A(BPA)是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之一,在食品包装、个人护理用品、收银机收据和医疗设备中随处可见,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BPA作为一种弱外源性雌激素,能够结合经典的核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并激活它们,这种激活会干扰正常的激素信号传导,影响卵巢功能和卵泡发育,从而导致月经周期不稳定和生殖问题。BPA还会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发育和增殖,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和胚胎着床等问题,对雌性生殖系统产生严重的毒性影响。到目前为止,BPA已经在水生环境、污水、自来水、土壤、灰尘和空气中被检测到,对人类和动物都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全面促进森林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专项整改活动取得实效,2005年7月8日上午,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电视电话会议。  相似文献   
6.
1984年林业部林业公安局成立以来,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在其指导下,主动顺应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时代需要,牢记使命,忠诚履职,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18日至21日,受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雷加富副局长的委托,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杜永胜局长带领慰问组赴吉林、辽宁两省,向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发放了特别补助金和特别慰问金,看望、慰问了基层森林公安民警,检查了各地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工作及"五条禁令"贯彻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打击破坏林地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为主的专项行动,代号为“绿盾行动”。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全面促进森林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专项整改活动取得实效,2005年7月日上午,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森林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的部署精神和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总结了一个多月以来森林公安机关专项整改活动的开展情况,要求各地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执法为民、依法治林的根本要求和不断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分析森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胚胎工程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需要数量更多的高质量卵母细胞以满足试验和科研需求。早期研究已表明,卵巢在其保存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对卵母细胞成熟和后期发育潜力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获取卵巢的方式主要有体内和体外两种,体内获取操作复杂、成本高、耗时长、成功率低,而体外获取主要是从屠宰场收集卵巢,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速度快、数量足。因此,体外卵巢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开展胚胎工程相关研究的主要获取方式。现实情况下,运输距离远、生猪养殖和屠宰区域限制等等原因往往导致卵巢从离体到送达实验室时间较长,这对卵巢保存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Matías NicolásTellado、Pim Pra Par等报道,猪卵巢35℃保存条件下,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卵泡液会因微环境酸化引起卵母细胞中毒,对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氧化状态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造成负面影响。Kamoshita K等将小鼠卵巢在不同温度下保存24 h发现,保存在4℃条件下的卵巢组织结构异常变化率显著低于保存在14℃和37℃条件下的卵巢。上述前人实验表明,卵巢在体外保存过程中,不同温度对卵巢保存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着卵泡质量和卵母细胞成熟及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