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0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明了信息在哲学上不属于物质范畴而属于意识范畴;知识是经过实践证明相对的反映客观实际的信息,从而说明信息包括知识性信息和非知识性信息。而情报被定义为是特定对象所需要的信息,它来源于知识性信息和非知识性信息,从而统一了“知识派”和“信息派”在情报定义方面长期形成的意见分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EG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自配有机废水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研究表明中温条件下(31~35℃),进水COD浓度为8200~9000mg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实验室处理葡萄糖自配水的EGSB反应器在第33~70 d的运行数据对厌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然后利用该模型对EGSB反应器在第71~117 d的实际运行进行动态模拟,模拟结果如出水COD值、反应器内部pH值、出水碱度、沼气产量、沼气中的甲烷含量以及反应器内部生物量等与实际运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料差异对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餐厨垃圾、果蔬垃圾、麦秸3种不同原料分别进行厌氧消化,研究了各反应器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的消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VS产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餐厨垃圾(756.4mL·g-1VS-1)、麦秸(696.5mL·g-1VS-1)和果蔬垃圾(433.5mL·g-1VS-1),甲烷含量在51.5%~55.1%之间,利用PCR-DGGE技术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原料消化系统内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构成及差异。结果表明,虽然3组样品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存在相同的优势微生物,但其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也较为明显,细菌中以拟杆菌(Bacteroidetes)以及古菌中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和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均为样品共有的优势微生物。  相似文献   
5.
在小试好氧上流式污泥床(AUSB)反应器中,实现了由厌氧颗粒污泥到好氧硝化污泥再到亚硝化颗粒污泥的转化,AUSB反应器的亚硝化率稳定在90%以上.利用FISH、荧光实时定量PCR等技术,考察了AUSB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中硝化菌群的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呈层状结构,氨氧化细菌(AOB)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表层,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多分布在内层,颗粒内核则无活性细胞;随反应器氨氮负荷逐渐提高,颗粒污泥中AOB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当NH3-N负荷分别为0、0.4、1、  相似文献   
6.
1981年于河南准阳兽医院先后发现皮样囊肿两例,马骡各一,均由外地购入。临床所见:肩前、颈侧等部位的皮肤有大小不等呈串珠状的小结节,多为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高含固率污泥预处理方法及其在污泥厌氧消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消化是污泥处理的常用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考察加热法和超声法对污泥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含固率为10%,8%,6%,4%的污泥,经60℃,70℃,80℃,90℃温度下预处理30 min,随温度升高,预处理后污泥上清液中的溶解性COD(SCOD)浓度也相应升高;针对含固率为10%,8%,6%,4%的污泥,经过70℃预处理30 min,其SCOD分别升高21%,31%,52%,37%。考察70℃加热预处理30 min后,含固率10%的污泥进行连续厌氧消化试验,在进料负荷为2.78 gVS.L-1d-1下,连续运行40 d,产气率可由原来的0.36 Nm3.kg-1VSin提高至0.44 Nm3.kg-1VSin。考察不同声密度和反应时间对不同含固率污泥进行超声预处理的影响,发现在声密度为0.6 W.mL-1,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对含固率为10%,8%,6%,4%的污泥进行预处理后,其上清液中的SCOD分别升高4.6%,59.0%,171.9%,123.0%。  相似文献   
8.
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以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的神经世代谢疾病,笔者诊治5例,治愈率100%,观介绍如下。1发病时间与原因该病发生于母猪产仔后3天内。发病原因:母猪产后钙质随着乳汁大量排出体外,血钙不能及时得到补充,造成机体血钙急剧下降而发病,特别是怀孕后期胎儿迅速发育的消耗和分娩前饲料中钙不足,加上分娩后肠道吸收钙的能力减弱,导致骨骼中钙贮量减少,而引起母猪产后瘫痪。2临床症状轻型病猪初期发病较慢,病状较轻;表现不安,身躯摇摆,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全身无力,行走困难,食欲减退.粪便干而少,卧地后头…  相似文献   
9.
EGSB反应器的动力学模型研究(1)--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基于Monod方程,对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将厌氧体系中的微生物简化为两大类,即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并考虑了其生长和衰亡的动力学过程;将厌氧消化过程简化为碳水化合物的发酵产酸、挥发性脂肪酸产甲烷两个子过程;还引入了厌氧缓冲体系中的各类物化平衡;在已知进水水质和有关运行参数的条件下,模型可以预测出EGSB反应器出水COD和VFA浓度、反应器内部pH值和碱度变化、沼气产量及气相组成。  相似文献   
10.
利用F ISH、RTQ-PCR和DGGE等分子生物技术对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空间分布和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其中的优势古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污泥中真细菌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外层,古细菌则主要分布在内层;古细菌含量低于真细菌,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随着反应器有机负荷的增加以及运行时间的延长,真细菌种群结构相对稳定,而古细菌种群结构则发生了较明显变化,其中占优势的古细菌种类逐渐减少,主要包括甲烷微粒菌(M ethanocorpuscu lum)、甲烷杆菌(M ethanobacter ium)和甲烷髦毛菌(M ethanosaet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