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贵州省思南县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又称为红皮病、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等,能感染猪、牛、马、羊、鸡、野生动物等多种动物和人类。由于附红细胞体既有原虫的某  相似文献   
2.
母猪难产是农村中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本文阐述了手指引产术的方法以及作者在过程的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贵州某地羔羊"瘫痪病"的发病原因,对患病羔羊、产病羔母羊进行解剖,采集肝脏、血液、羊毛和肌肉进行铜、钼、铁、氟微量元素的检测(排除寄生虫发病因素),研究羊体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羔羊"瘫痪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患病羔羊肝脏铜含量为0.66~3.10mg/kg,血液铜含量为0.06~0.57mg/L,低于正常值;产病羔母羊肝脏铜为0.72mg/kg,远远低于正常值;产羔后未满月母羊血液铜含量为0.25~0.74mg/L,羊毛铜含量为1.3~8.4mg/kg,低于正常值;临产母羊血液铜含量为0.005~0.39mg/L,羊毛铜含量为0.18~9.8mg/kg,低于正常值。确诊该地区羔羊"瘫痪病"的发病原因是由铜缺乏所致。  相似文献   
4.
鞭虫病(Trichuriasis)又称毛首线虫病,是由鞭虫科(Trichuridae)、鞭虫属(Trichuris)的线虫寄生于家畜大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1]。本病以消瘦、贫血、腹泻等为主要特征,由于虫体头部深入肠黏膜,引起大肠卡他性炎症,或肠黏膜出血性坏死、水肿、溃疡,对幼畜造成严重危害,死亡率高。现将1例山羊鞭虫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铜仁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采用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及实验室制片检查的方法,对铜仁地区思南、德江、印江、铜仁4个县(市),25个乡(镇),63个村,460个场(户)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猪1 813头,死亡648头,死亡率20%~70%,感染率100%。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明贵州某地羔羊"瘫痪病"的发病原因,采集患羊放牧环境中的土壤、饮水及牧草样品,进行铜、钼、铁、氟4种微量元素检测,以研究羊体缺铜与其放牧的外界环境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铜:病区一(22.7 mg/kg)略高于正常值,病区二(20.8 mg/kg)低于正常值,对照区(81.60 mg/kg)明显高于正常值;土壤钼:3个区分别为68.30,56.70和58.4 mg/kg,均超过正常值的33倍;土壤氟:3个区分别为1300.00,1110.00和990.00 mg/kg,均超过正常值2倍。玉米铜钼比:3个区分别为1.36∶1,1.82∶1和0.68∶1,均低于正常值;玉米氟:3个区分别为21.10,17.30和17.70 mg/kg,均超过正常值的5倍。牧草铜钼比:3个区黑麦草和三叶草的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黑麦草氟:3个区分别为100.00,61.90和52.50 mg/kg,均超过正常值的5倍;白三叶氟:3个区分别为51.20,38.90和35.80 mg/kg,均超过正常值3倍。饮水铜:3个区分别为0.004,0.003和0.003 mg/L,明显低于淡水正常值和饮用水标准;饮水钼:3个区分别为0.12,0.11和0.10 mg/L,均超过淡水钼均值的200倍;饮水氟:3个区分别为0.15,0.09和0.07 mg/L,低于正常值。检测结果说明,该地区种羊因长期食用含高氟高钼的牧草引起机体铜代谢障碍导致机体缺铜,母体缺铜及高氟高钼的放牧环境是造成羔羊瘫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山羊蠕形螨病,又称山羊脂螨病或山羊毛囊虫病,俗称"痘疤"、"坏虫"等,是由山羊蠕形螨寄生于山羊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内引起的致病性强的专性寄生虫病.该属分布于亚洲、美洲、非洲、欧洲等的美国、印尼等国,在我国见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  相似文献   
8.
山羊蠕形螨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蠕形螨(Demodex)又称脂螨或毛囊虫,寄生于家畜(狗、牛、猪、羊、马等)及人的毛囊及皮脂腺内引起皮肤病。各种家畜各有其专一的蠕形螨寄生。山羊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又称山羊脂螨病或山羊毛囊虫病,俗称“痘疤”、“怀虫”等,是由山羊蠕形螨(D.caprae)寄生在山羊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内引起的致病性强的专性寄生螨病。该属分布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等的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在我国见于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云南、上海、河南、山东、陕西、贵州、四川等省市。该虫主要寄生在面部、颌下、颈部、肩胛、背部、腹部、臀部及四肢上部等部位的毛囊或皮脂腺内,形成从针头大至蚕豆大小的结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