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1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应用培育成功的人源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细胞的天然代谢抗原,接种昆明小鼠,于接种后第14天给免疫小鼠接种人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约1 000 个,于200 d 剖检观察有无包囊形成,病理切片鉴定;并用该抗原作为诊断抗原,使用间接血凝(IHA)、琼脂扩散(AGD)试验,检测临床确诊的细粒棘球蚴病人血清。以多房棘球蚴病人血清、细颈囊尾蚴羊血清及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该抗原能使60% 的小鼠获得完全抵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攻击的能力,未完全获得保护的小鼠形成包囊的数量、大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为不育囊;使用该抗原IHA 检测31 份血清,阳性24 份,阳性率77.42% ,AGD检测30 份血清,阳性13 份,阳性率43.33% ,2 种方法对多房棘球蚴病人血清和细颈囊尾蚴羊血清及正常人血清不起反应。  相似文献   
3.
棘球蚴细胞系(株)的培育及其在免疫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外科方法从临床确诊的细粒棘球棘球病人肝脏取出包囊、以生发层为培养材料,采用RMPMI1640、199、改良伊格水解乳蛋白培养基,用胶原蛋白包被和不包被两种培养瓶,对细粒棘球蚴生发层细胞进行和初培养,并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以胶原蛋白作支撑条件,应用改良伊格水解乳蛋白培养基培养生发层细胞的效果优于其他,并已传7代,原代培养时间需要28-45d才能传代,3代以内细胞为多形态性。  相似文献   
4.
谭蓉芳  郭中敏 《中国兽医学报》1996,16(3):302-303,293
飞片法检测脑多头蚴细胞系(26N)染色体谭蓉芳,郭中敏,王光雷,玛利亚木,谭立新,努素甫·艾力,郭固(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8)我们以磨滤的绵羊脑多头蚴材料进行细胞初培养,并成功地将其进行了传代培养,截止1993年12月3日已传...  相似文献   
5.
6.
动物寄生虫细胞培养的体会郭中敏谭蓉芳玛力亚姆努素甫艾力谭立新(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邹纯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疫总站)脑多头蚴病对中国的养羊业及养牛业带来较大危害,就其对新疆的危害来说,平均每年因该病死亡羊10万余只。要想快...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组对培育的绵羊脑多头蚴细胞系的第22代细胞测定其生长特性和集落形成率。结果:细胞生长曲线峰值期在第6d,集落形成率为3%。  相似文献   
8.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检查表明,新疆特克斯、昭苏、尼勒克、伊吾4个马场的绵羊均自然感染绵羊进行性肺炎(OPP),平均感染率为3.5%。倍比稀释试验表明,OPP琼扩抗原浓度对检出率影响极大(P<0.01)。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小鼠肝炎病毒(MHV)抗体ELISA和IFA检测试剂盒的真实性,选择两种进口MHV抗体ELISA和IFA试剂盒检测26份小鼠血清,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评价。检测结果显示,26份血清中,13份两种试剂盒检测的结果全为阳性,11份全为阴性,剩余2份分别为ELISA阳性、IFA阴性。评价结果显示,参比IFA,ELISA试剂盒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61%,误诊率为15.38%,漏诊率为0,准确度为92.30%,正确指数为0.846,阳性似然比为650%,阴性似然比为0。结果初步证实,ELISA试剂盒配合IFA试剂盒适用于MHV抗体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0.
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培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18例棘球蚴病人的包囊分离棘球蚴细胞,经36批次体外培养获得1株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细胞系),已培养140d,传21代,并继续扩大增殖培养。测定了该细胞系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和集落形成率(4%)。13G-5细胞系5代以前为多形性细胞,后逐渐以成纤维型细胞占优势。探讨了棘球蚴细胞培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