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试验选取1日龄Cobb500肉鸡15 0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 000只,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42d,前期1~21d和后期22~42d。试验分组为基础日粮(A组)、基础日粮+50g/t金霉素(B组)、基础日粮+100g/t丁酸梭菌CB1制剂(C1组)、基础日粮+200g/t丁酸梭菌CB1制剂(C2组)、基础日粮+200g/t丁酸梭菌CB1复合菌制剂(D组),分别在21d和42d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0只鸡进行屠宰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丁酸梭菌CB1制剂添加组C1、C2和D组42d法氏囊指数比A组、B组分别提高了347.37%,520%和400%(P0.01),脾脏指数比B组显著提高了61.11%,46.67%和31.11%。C1、C2、D组气管黏膜SIgA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C2组、D组肠道黏膜SIgA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21d和42d,血糖含量C1、C2、D组与A、B组相比均有所提高,D组显著高于A和B组(P0.05);尿素氮含量C1、C2、D组均低于A组和B组,D组显著低于A和B组(P0.05)。21d,D组总胆固醇、肌酐也显著低于A和B组(P0.05),但42d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丁酸梭菌CB1及其复合菌制剂能有效促进法氏囊和脾脏的生长发育,对于后期法氏囊的生长维持作用优于抗生素和基础日粮组;能有效刺激肉鸡气管和肠道体黏膜SIgA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复合菌制剂组在血糖含量、尿素氮指标显著优于抗生素组。  相似文献   
2.
鸡白痢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危害家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持续和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为探究没食子酸对二者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没食子酸对鸡白痢沙门菌CVCC51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共孵育测定最小生物被膜抑制浓度(MBIC)和最小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BEC);采用结晶紫染色和硫酸-苯酚法分别测定其对试验菌生物被膜及胞外多糖(EPS)的抑制率,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态;最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其对试验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对CVCC519和ATCC 25923的MIC分别为4 mg/mL和8 mg/mL,MBC分别为8 mg/mL和16 mg/mL,MBIC均为8 mg/mL,MBEC均为16 mg/mL。此外,没食子酸在不显著影响试验菌生长的浓度下,能有效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和EPS的产生。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没食子酸处理使生物被膜生成量显著减少,结构松散、变薄。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在不显著影响试验菌生长的浓度下,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临床水禽细小病毒进行PCR检测、基因组测序和进化分析,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型。进一步通过Paml、RDP软件对分离株的基因组进行选择压力和基因重组分析,确定分离株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水禽细小病毒均属于新型鹅细小病毒,分别命名为YiCH株、AnQ株和XiY株,基因组长度分别为5 056、5 056、5 068 bp。3个分离株与新型鹅细小病毒M15株亲源关系最近,其中XiY株两端ITR区域191~196位、4 878~4 883位均有6个碱基插入。对分离株进行选择压力分析,分离株VP蛋白检测出3个正选择位点,分别为116Q、261A、485S。重组分析显示,分离株YiCH株和AnQ株都存在重组现象,以XiY株为主要亲本株、GPV 06-0329株为次要亲本株重组而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