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是养鸭业的一大危害。自1923年在荷兰首次发生以来,已蔓延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我国自黄引贤首次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全国所有养鸭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流行范围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鸡新城疫(ND) La Sota、传染性支气管炎(IB) H120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B87弱毒株适当稀释后等量混合,经10日龄SPF鸡胚同胚接种联合培养,收获含毒鸡胚液和胎儿混合制成ND、IB、IBD三联活疫苗。接种7~14日龄SPF雏鸡7 d产生抗体,14~21d达到高峰,免疫期70 d以上,与单苗同步免疫并攻击强毒,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以10个使用剂量免疫SPF雏鸡,无ND、IB、IBD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其安全性和效力检验均达到相应单苗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禽用胚苗,系采用鸡胚、鸭胚等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禽用疫苗.由于鸡胚产量大,供应足,价格低,取材广泛,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大多数禽用胚苗采用鸡胚作为主要原料.禽用病毒疫苗的生产,一般是以无特定免疫原性的鸡胚作为病毒繁殖的寄主,经孵化病毒扩增后,收获胚内病毒含量较高的部分用来制造疫苗.可见,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鸡胚.鸡胚成活率、外源物质对终产品的影响,是决定疫苗生产成本及品质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影响鸡胚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鸡胚外表面的细菌污染.为了寻找更适合实际生产的鸡胚外表面灭菌方法,提高鸡胚孵化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设计了如下试验:采用连续80余批次种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对鸡胚外表面进行处理,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高速管式离心机对收获的抗原做离心纯化处理,选用辽阳隆达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GQ125-LD分离机,在18000r/min转速条件下,病毒液分别以30万mL/h、36万mL/h、42万mL/h通过管式离心机,处理后分别抽样进行HA检测并称量分离出固相量。对比不同处理速度下的结果,初步确定在使用8#喷嘴的时候,病毒液以36万mL/h的速度通过管式离心机是最佳的离心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有些养猪户不懂或忽视科学养猪,故猪水肿病多见,现将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同步接毒法生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苗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苗生产过程中,在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同时接入种毒(称同步接毒法),与细胞形成致密单层后再接入种毒(称异步接毒法)两种方法相比较,同步接毒法比异步接毒法的病毒含量略高,且缩短了培养时间,简化了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采用ND LaSota株、IB肾型株和EDS76株接种鸡胚、鸭胚、收集尿囊液,加甲醛溶液灭活后,按一定比例与油相混合,制成油包水型油乳剂灭活苗,用3-6周龄易感雏以久进行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注射部位吸收良好,免疫3-4周后,ND和IB的保护率均可达到70%以上,鸡产蛋综合症的HI抗体可达顾7log2以上,并能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运用反向间接血凝方法对猪瘟细胞毒原液效检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细胞苗生产过程中,细胞毒效价的测定一直采用家兔兔体热型反应来实现,由于试验动物本身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注兔瘟苗后抗体水平的影响),家兔常表现钝感,使试验结果出现误差,另外检验周期也要5~7d,为避免这些缺点,本试验探讨了以反向间接血凝方法代替兔...  相似文献   
9.
猪链球菌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T161菌种,经过肉汤培养后,加入适当保护剂,制成猪链球菌疫活疫苗。经过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试验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力。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底,东南亚多个国家开始暴发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HPAI),我国自2004年1月26日第一起疫情出现以来,相同疫情时有发生,我国青海湖于2005年5月暴发了流感史上第一起野鸟H5N1亚型HPAI,此后,随着野鸟的迁徙,该病由亚洲逐渐传播到欧洲、非洲等地.目前,全世界多个国家遭受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PAIV)的侵害,不仅养禽业损失惨重,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也有感染及死亡病例的发生,2011年8月19日,WHO报道全世界已有565人感染,331例死亡,中国有40人感染,26人不幸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