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维生素A是肉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饲粮中维生素A不仅影响肉牛视觉和骨骼发育,也对肉牛脂肪沉积和肌肉大理石花纹形成等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在生产中,肉牛处在不同生理阶段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也不同,胎牛和犊牛阶段补充维生素A可增强肌内脂肪细胞发育和脂肪细胞增生,促进肌内脂肪沉积;育肥期限饲维生素A可提高肉牛的肌内脂肪沉积和大理石花纹等级。大理石花纹与牛肉的嫩度和风味密切相关,是衡量牛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维生素A在肉牛体内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促进脂肪的形成,并在成脂定型、成脂分化和脂质蓄积的每个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脂肪沉积过程受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C/EBP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等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的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也可通过调控脂肪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肉牛的脂肪沉积。作者主要介绍了脂肪组织不同阶段的形成过程和维生素A的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了肉牛在不同生理阶段补充和限饲维生素A,通过转录因子的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来影响成脂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脂肪沉积的机理,以期为促进维生素A改善肉牛品质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延边黄牛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80头健康的30月龄延边黄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RM)对LPL基因的SNP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了试验群体的遗传效应,并与延边黄牛的肉质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PCR直接测序结果表明,延边黄牛LPL基因存在2个多态性位点(g.6215 A>G和g.18341 C>T),其中g.6215 A>G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AA与AG,优势等位基因为A;g.18341 C>T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CC和CT,C为优势等位基因;对文献中2个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g.355427 T>A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AA与AT,A为优势等位基因;c.322 G>A位点的HRM分型结果显示并未分型。这些多态性位点全部呈中度多态(0.25<PIC<0.5),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HRM分型结果显示,这3个SNPs位点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g.6215 A>G位点与延边黄牛胴体重及脂肪、蛋白、水分含量有显著关联,表现为AG基因型个体胴体重、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个体蛋白及水分含量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P<0.05);g.18341 C>T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及背膘厚有显著关联,表现为CT基因型个体这些性状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355427 T>A位点AT基因型个体宰前活重、背膘厚和脂肪含量均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综上,LPL基因g.6215 A>G、g.18341 C>T和g.355427 T>A位点对延边黄牛的肉质有显著影响,LPL基因可以作为延边黄牛品种选育改良工作的优势候选基因和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 3’UTR区互补配对引起靶基因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发挥调节作用。靶基因3’UTR区域内miRNA结合位点的SNP可能会破坏或产生新的结合位点,使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本文综述了与miRNA相关SNP对畜禽生产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将miRNA相关多态性位点作为畜禽品种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培育具有优良生产性状的畜禽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