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L_9(3~4)正交设计方法筛选血耳菌丝体液体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血耳Tremella sanguinea菌丝体的生物量为测量指标,对血耳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血耳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蔗糖7.5g·L-1、麦芽糖7.5g·L-1、麦麸7.5g·L-1、牛肉膏3.5g·L-1、MgSO4·7H2O0.5g·L-1、KH2PO41.5g·L-1、VBl4mg·L-1,pH自然。28℃培养96h,其生物量可达4.29g·L-1。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Curt.:Fr.)Sing.]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金针菇原生质体最佳再生体系为:培养7 d的菌丝体,在1%溶壁酶、1%蜗牛酶组成的混合酶中,以0.6 mol/L MgSO4·7H2O作为渗稳剂,在30℃下酶解4 h,经过3次验证试验,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率高达0.851 7。最佳制备体系为:培养9 d的菌丝体,在2%溶壁酶中,以0.6 mol/L蔗糖作为渗稳剂,在26℃下酶解4 h,此条件下金针菇原生质体的制备率高达2.025×107个/mL。  相似文献   
3.
采用L16(45)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酶解体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龄、渗稳剂对血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置培养5 d菌丝体以0.6 mol/L蔗糖为渗稳剂,采用1%溶壁酶+1%蜗牛酶,32℃酶解3 h,制备率为2.950×107个/mL,其再生率可达4.508×10~(-3)。  相似文献   
4.
发酵生产香菇、金针菇菌丝体早已有报道,但培养基配方复杂,多用蚕蛹粉、麦芽汁、蛋白胨、酵母膏等一些特殊物质,取材不便,成本高。笔者采用以玉米浆、葡萄糖、土豆为主料,不但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工艺简便。目前,关于从菌丝提取的方法与子实体提取的方法基本相同,一般采用热水浸提醇析或离心等方法。在采用热水浸提前,笔者考虑到菌丝和发酵液两方面的充分利用,先将菌丝体连同发酵液一并进胶体磨研磨,目的是使其提取地更充分。  相似文献   
5.
以糙皮侧耳为材料,研究酶的组成、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对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置培养7d的糙皮侧耳菌丝体,以0.6 mol/L甘露醇溶液为渗稳剂,2%溶壁酶+2%纤维素酶+1%蜗牛酶酶体系30℃酶解3h,原生质体制备率为415万个/mL;培养9d的菌丝体以0.6 mol/L硫酸镁溶液作为渗稳剂,2%溶壁酶+2%纤维素酶+2%蜗牛酶,28℃酶解4h,原生质体最佳再生率为2.86%.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天津七里海的野生苇蘑(Hygrophoropsis sp.)进行了人工驯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天津七里海野生苇蘑菌丝在PDA改良培养基上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9℃,培养基的适宜pH为6,出菇的栽培料配方为52%稻草、24%麦粒、24%芦苇腐殖质,56%含水量,在此配方的培养料上接种苇蘑菌块后于温度29℃、湿度85%条件下培养,40~50d菌丝满袋,50~60d出现原基,75~80d子实体成熟。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兼取木质素降解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的新型菌株,以糙皮侧耳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为亲本,采用双亲灭活标记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交变电压、交变电场频率、脉冲场强、脉冲个数和脉冲间隔对两亲本电融合率的影响,利用拮抗试验和菌丝形态学比较方法对再生菌株进行筛选,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疑似融合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糙皮侧耳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的最佳融合条件为交变电压30 V,交变电场频率1100 k Hz,脉冲场强6 k V/cm,脉冲次数4个,脉冲间隔10μs,融合率达到4.396×10-5。筛选出的3株疑似融合株均为亲本原生质体融合产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桦褐孔菌原生质体最佳制备与再生条件从酶条件、酶解时间、温度等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是以液体静置培养6d的菌丝体,0.6mol·L-1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g·L-1溶壁酶作用下,32℃酶解4h,制备率达2.675×107个·mL-1;再生最佳条件是液体静置培养10d的菌丝体,0.6mol·L-1NaCl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g·L-1溶壁酶作用下,32℃酶解2h,再生率为6.83%。  相似文献   
9.
以西伯利亚白刺幼苗子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比较酶组合、渗稳剂甘露醇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其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酶解条件为1%纤维素酶OnozukaR-10+0.2%果胶酶Y-23+0.8mol·L-1甘露醇,28℃下酶解3.5h。而且,经过预处理的子叶,其原生质体得率优于未处理的。在MS+2,4-D1mg·L-1+6-BA0.5mg·L-1+0.7mol·L-1甘露醇的固液双层培养基中,原生质体能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加热卷烟专用稠浆法薄片与烟叶原料香气成分释放的差异,为加热卷烟的增香配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加热卷烟专用稠浆法薄片与烟叶原料进行半定量分析,先优化HS-SPME-GC/MS的萃取条件,再通过香气活力值(OAV)确定其特征香气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优化的萃取条件为0.20 g样品量,在90 ℃下用50/30 μm DVB/CAR/PDMS纤维萃取头萃取45 min,解吸3 min。从加热卷烟专用稠浆法薄片与烟叶原料中共检测出7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9种、醛酮类26种、酚类3种、酯类16种、杂环化合物类10种、有机酸类5种和烃类7种。OAV分析结果表明,大马酮、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甲基庚烯酮、烟碱、4-乙基愈创木酚、丁香酚、亚麻酸、棕榈酸甲酯、γ-十一内酯等成分在加热卷烟专用稠浆法薄片与烟叶原料中构成特征香气成分。聚类分析表明,加热卷烟专用稠浆法薄片与烟叶原料香气成分的释放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加热卷烟专用稠浆法薄片与烟叶原料释放的香气成分在种类与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其可为烟草薄片丰富香气成分的配方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