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 城固县蚕茶果技术指导站,积极改革技术服务工作,对全县的蚕桑生产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全县今春发种847张,比去年同期的361张增加了一倍多;总产茧52344.6斤,比去年同期增加31605.3斤,超过上年全年产量;总产值增长2.03倍,均创历史最好纪录。他们的经验可归结为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
系统总结了陕西蚕桑主产区桑树绿枝扦插育苗新技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了塑料大棚立体扦插育和育苗钵扦插育的技术要求,以及苗床管理和大田移栽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休闲观光蚕业开发的类型进行分析,剖析在休闲观光蚕业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蚕桑特色,充分利用蚕桑副产物资源,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以期对我国的休闲蚕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蚕桑产业作为陕西省的特色产业,在陕南秦巴山区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陕西省蚕桑产业呈现出发种量、产茧量和蚕茧产值同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蚕桑业规模在全国位列前10名。近年来,国家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蚕桑生产中心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因此,回顾总结“十五”期间蚕桑发展成绩及经验,认真做好规划,采取得力措施,争取尽快把陕西建成优质桑蚕茧基地,重振丝绸之路之雄风。1“十五”期间蚕桑生产实绩1.1桑园“十五”期间全省桑园总面积基本稳定在6.7万hm…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参的快繁体系。[方法]应用MS培养基添加激素培养法,对人参的茎尖、根尖和幼芽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进行芽分化、芽的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结果]结果表明,对诱导芽分化较好的培养基是BA与NAA的组合,最佳培养基激素浓度是MS+BA2.0 mg/L+NAA0.5 mg/L。愈伤组织诱导仅出现在MS+BA1.0 mg/L+2,4-D2.0 mg/L和MS+KT0.2 mg/L+2,4-D1.0 mg/L的培养基中,但这两种培养基对芽没有诱导。以MS+BA2.0 mg/L+NAA0.5 mg/L的培养基,其继代培养效果较好。[结论]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人参,可有效去除病毒,增加繁殖数,确保遗传性状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郭昶 《北方蚕业》2012,33(1):61-61
<正>2012年2月29日,陕西省蚕学会在西安召开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全省5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陕西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李强庆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张晓黎宣读了省科协"关于陕西省蚕学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批复"并讲话,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省茧丝办、省蚕业协会派员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构筑秦巴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瀛湖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水源涵养,在瀛湖库尾南岸消落带330-318m水位区域开展桑树耐淹性栽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桑树的耐水淹性能强,耐水淹期限高达180d,桑树适合在瀛湖库区消落带生长,有利于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陕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陕西省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特点,提出可持续发展蚕桑产业的基本思路是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 为期八天的北方蚕业经济技术协作区第三届年会在郑州农业大厦园满结束了。代表们通过八天的学习、实地考察、交流和研讨,对1989年以来,我国蚕业生产,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所取得的发展,无不感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政策100年不变的伟大正确。但不用讳言,在当前茧丝绸市场有阻力的形势下,“第三世界”的北方蚕区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为此,北方协作区会议着重研讨了北方各省蚕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