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某天然气净化厂原料气管道常年出现涂层起泡现象,不仅有碍管道美观,更影响着装置的安全运行,为了有效延缓管道表面腐蚀,探索管道表面涂层起泡原因,技术人员结合生产工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通过涂料涂装试验,从涂料选择、表面预处理、涂装方式几个方面探讨了其对涂层质量的影响,试验效果表明,高水平的表面预处理质量与氟碳涂料组成的防腐蚀方案能很好地阻挡涂层起泡,为装置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郭钰 《种子世界》2017,(3):48-49
<正>冬春茬菜豆12月上旬育苗,3月中旬始收,5月底拉秧,产量22 500~30 000kg/hm2;冬春茬套种结球甘蓝与菜豆播种或定植的同时在大行内定植,产量22 500kg/hm2;秋冬茬西葫芦9月上旬直播,10月中旬采收,12月中旬拉秧,产量60 000kg/hm2。1冬春茬菜豆1.1选择品种选用耐低温、弱光,开花结荚早,产量高、品质  相似文献   
3.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我国一度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然而,正当人们沉浸在巨大成功的时候,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了成就背后潜藏的诸如行业管理、企业行为等种种问题,使我们对奶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特别是2010年我国奶业发展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增强UV-B辐射对芒果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叶片组织形态学机理,笔者以生长健壮的‘台农一号’芒果树为材料,采用低剂量(24 kJ·m~(-2)·d~(-1))和高剂量(96 kJ·m~(-2)·d~(-1))的UV-B紫外灯在田间模拟增强UV-B辐射处理,观测了树体产量和果实主要品质、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和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剂量处理引起树体产量显著降低,果实品质显著下降;低剂量处理则对树体产量和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高剂量处理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降低,低剂量处理与对照在这些观测指标上则差异不显著。高剂量处理导致叶片栅栏组织细胞碎裂成小细胞而与海绵组织细胞混杂,海绵组织细胞变大和细胞间隙变宽;低剂量处理导致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变短变粗,但仍保持其结构完整。与对照相比,高剂量处理导致其叶片表面角质层增厚明显,低剂量处理则增厚不显著。可见,高剂量处理通过破坏叶肉光合组织结构而抑制叶片光合作用,通过加厚叶片表面角质层而阻碍叶片吸收二氧化碳和抑制蒸腾作用,进而引起树体减产和果实品质变劣;低剂量处理则对叶片显微结构有一定影响,但未破坏其基本结构,对光合作用无显著影响,所以其对树体产量和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增强UV-B辐射对芒果成年树光合作用、产量和常规品质的影响,为制定芒果抗增强UV-B辐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为试验材料,设6个增强UV-B辐射(采用UV-B紫外灯进行照射)处理(20、40、80、120、160和200 W),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产量和常规品质.[结果]增强UV-B辐射处理芒果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表现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160和200 W处理芒果的株产低于CK,其余增强UV-B辐射处理的株产与CK相当;可溶性糖含量、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除第2造果的200 W处理外其他处理果实的糖酸比、80 W以上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及120 W以上处理的Vc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5,下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80 W以上处理显著高于CK.[结论]芒果成年树受增强UV-B辐射后其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降低,且具有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引起果实减产和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花果生长发育期内连续对‘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进行人工模拟增强 UV-B 辐射处理,研究芒果成年树在不同剂量的增强 UV-B 辐射处理下的损伤及其抗氧化反应。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设置 6 个增强 UV-B 辐射处理水平(20、40、80、120、160、200 W),在田间对芒果成年树进行照射,田间测产和实验室测定成年叶生理生化指标,比较不同处理与 CK 的相互差异。160、200 W 处理株产低于 CK,其余各处理株产均与 CK 无显著差异;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80 W 及以上辐射处理的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CK;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80 W 及以上处理酶活性与 CK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类黄酮、多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含量随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维生素 C 含量则下降,上述 4 个指标的 80 W 及以上处理与 CK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80 W 增强 UV-B 辐射就能引起芒果树损伤,此后随着增强 UV-B 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损伤愈趋严重,并表现出增强 UV-B 辐射处理的剂量效应和积累效应;叶片抗氧化生理生化指标除维生素 C 含量外均随着增强 UV-B 辐射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进而尽量减轻活性氧损伤,并显示出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7.
越南油茶40年生实生林优株筛选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越南油茶实生老林优株和探讨实生变异的遗传多样性,在海南省保梅岭生态保护区以40年生油茶老林32个丰产单株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从32个丰产单株中筛选出果实丰产性良好或果实、种子含油率较高的优株共20株,其中金波5号和23号果实丰产、果实和种子含油率较高;32个单株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含量基本上都达到了《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要求;依据农艺和经济性状、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等差异分别作聚类分析,可以分别归属成6类(r 2=0.932)、10类(r 2=0.864)和7类(r 2=0.937),3项聚类分析结果都能区分出丰度较高和较低的基因型种类,20个优株分别归属到全部6类、10类中的7类和全部6类中,说明越南油茶实生变异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种类基因型存在丰度差异,不同优株分属不同基因型种类。可见,越南油茶的育种目标应以丰产性和稳产性为主,金波5号和23号是有希望上升为品种的优株;越南油茶具备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不乏有特色的稀有种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UV-B辐射对杧果树果实品质及其抗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台农一号’杧果树为试验材料,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不同UV-B辐射[24、96 kJ/(m 2·d)]对杧果果实的损伤及其抗氧化的影响,并监测株产、果实品质和生理损伤、抗氧化保护机制等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96 kJ/(m 2·d)的杧果树体株产和单果重均显著下降,其果实可溶性糖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升高继而糖酸比下降,导致果实品质变劣。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皮丙二醛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而果肉则显著高于CK。96 kJ/(m 2·d)处理的果皮维生素C和未知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CK,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CK,对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和还原性保护性成分含量则一直无显著影响。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肉抗氧化酶活性及还原型GSH含量随时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CK相比,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下降,96 kJ/(m 2·d)处理的果肉POD活性、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均显著低于CK,而24 kJ/(m 2·d)处理的POD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仅在后熟期显著低于CK,而多酚含量几乎不受影响。可见,增强UV-B辐射[96 kJ/(m 2·d)]对树体和果肉引起损伤,对果皮无损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探讨有机牛奶的生产制作过程,有机牛奶的功能性优势,阐述了有机饲养模式、有机牛奶的营养价值与传统饲养模式、普通牛奶营养价值的差异,以期为有机牛奶的研发和消费人群的饮用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海南省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上的差异特点,本文对来自8个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成年实生丰产树样本开展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调查和测定,比较不同产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单株叶片和果实大小、果皮厚度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但叶片和果实形状无显著差异;种子数、百粒重、单位树冠面积产量等经济性状差异显著;各产区油茶油的过氧化值、皂化值和碘值差异显著,但酸价无显著差异;各产区油茶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但花生酸、花生-烯酸、硬脂酸这些小比重脂肪酸差异显著;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质量要求,其中XS、HC、MN和HD等产区的油茶油各有表现特殊的品质因素;对全部样品作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打破了产区分布特征。可见,环境和基因型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如果实和种子大小等产量性状;海南不同产区的油茶油均为优质油,同时不同产区又有其特色;海南产区越南油茶的育种目标以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性等的遗传改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