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择蚕蛾,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对预防柞蚕三大病害,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都有明显效果。笔者从1965年开始,通过几种异形蛾的观察,探索选蛾技术标准。现整理出来供参考。一、试验材料和方法取“青黄一号”雌蛾529头,按正常选蛾方法从中选出164头异形蛾。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分为7种。即血液混蛾61头、小蛾14头、腹部松蛾48头、渣点蛾36头、背环节黑蛾2头,5—6节渣点蛾2头、杠子蛾1头。对四个  相似文献   
2.
柞蚕露天放养,自然条件多变,易给小蚕带来损失.我省,春蚕小蚕期正值5月上、中旬,气温低,狂风骤雨,虫害多,稚蚕遗失率达50%左右.秋蚕后期,早霜,柞叶早烘,又有1/3的蚕营不上茧,造成全省柞茧产量低而不稳.为防御灾害,保苗增产,我们从1954年开始,对春期小蚕进行室内驯化饲养的研究.到1979止较系统地研究了室内保护育的生态因子(重点是温、湿度)和养蚕工具等重要技术环节.至1981年,主要问题已经突破,小蚕室内保护育获得成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省内六个单位10余人组成,在凤城县鸡冠山公社建立了柞蚕样板田。由于采取大抓蚕种,严选精制;严格卵面消毒,预防蚕病;彻底灭虫,加强保苗;改进养蚕技术等措施,使养蚕面积、单产和总产都有显著增加,蚕农收入也有了很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柞蚕软化病与养蚕条件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柞蚕软化病属继代传染病。现有防治办法虽有效,但不能全面彻底。目前,在我省各蚕区每年都轻重不同的发病,危害重的,发病率40%左右,给柞蚕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笔者从五十年代开始,对软化病与养蚕条件的关系进行过探讨。1982年秋蚕,全省又普遍而严重的发生。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做了比较深入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辛硫磷防治天幕毛虫及舞毒蛾等柞树害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柞树是柞蚕的主要饲料,在自然条件下常遭受一些食叶害虫的为害。其中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ats.)、栎枯叶蛾(Bhima sp.)等在辽宁蚕区都是柞树的主要害虫,常啃食嫩梢、吃光树叶,影响更新中刈柞树的发条和展叶,使春蚕生产受到较大的损失。我们针对上述害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从室内的药剂筛选中看出,以辛硫磷杀虫效果为好,可收到一药多治之功效。本文仅就辛硫磷药效与防治试验初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低温霜冻,是造成我省柞蚕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摸清危害情况,探悉发生规律,积极防御,是解决柞蚕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课题。一、低温霜冻的范围和危害我省的北部和中部高山蚕区,受低温霜冻1.表1表明:12个低产年,平均年产茧量36万担,比大丰收的1955年产茧97万担减产61万担。比8个高产年(1952、1955、1956、1973、1977、1978、1979、1980年)平均年产量90万担减产54万担。2.低温霜冻的强度和对柞蚕危害程度。我省的低温霜冻大致可分为“连续霜冻”和最重的有西丰、新宾、清原、抚顺、桓仁、本溪、铁岭、宽甸、凤城、岫岩等市、县、约占全省养蚕面积的50%。建国后,较重的低温霜冻有12年,平均2.5年一次。使柞蚕产量大幅度下降(表1)。  相似文献   
7.
我所为了使科学研究有效地为生产服务,根据辽宁省柞蚕分布情况,确定在凤城县鸡冠山公社设柞蚕样板。该公社共17个大队,125个生产队,柞场面积2,000多把(十万亩)。1964年养1,500把(折合柞场面积七万五千亩)。为加强领导,搞好样板,由刘芸亭副所长亲自带领10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蹲点。经过一年工作,1964年在自然因素不利于保苗的条件下,该社获得总产茧65,726,000粒(折合9,859市担茧)的丰收,比该公社196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