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驯化养鲤高产池塘中增施适量磷肥,不仅可以降低无机氮含量,增加活性磷含量,使氮磷比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改善池塘水质,而且可以提高池塘鱼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1mg含磷酸16%的过磷酸钙可增产6.6kg鱼,其中鲤鱼3kg,鲢鳙鱼3.6kg。  相似文献   
2.
大眼狮鲈(英文名Walleye)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是北美优质的游钓和养殖鱼类。由于这条鱼的习性介于冷性和温水性之间,所以加拿大称之为凉水鱼。我所于1993年和1994年从加拿大引进并进行了池塘养殖和大水而放养。在试验研究中,不仅积累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而且通过试验表明,该鱼食性广、适温范围大,冬季可摄食,生长速度快,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的养殖。但从两年的池塘试养效果看,成活率高低差距很大。以同一池(6排2号)为例,两年的一龄鱼种成活率看,1993年为76%,而1994年该池的成活  相似文献   
3.
鲇鱼(Silurusasotus)隶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为凶猛肉食性鱼类,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小鱼、虾等为食。鲇鱼原作为池塘养鱼的敌害加以清除,随着名特优鱼类养殖的发展,对其苗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天然水域捕捞的鲇鱼苗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满足不了渔业生产的需求。目前在池塘养殖鲇鱼中以下两个生产环节成为制约池塘养殖鲇鱼发展的“瓶颈”:(1)池塘养殖的鲇鱼合成类固醇葡糖苷酸的种类和数量比野生鱼少得多,因而不能诱发生殖行为而自然产卵;(2)鲇鱼在幼鱼阶段,尤其在鱼苗至夏花鱼种阶段,同类自相残杀现象严重,成活…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从1986年以来开始研究以鲤为主的池塘养鱼高产综合技术。根据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八字精养法”,使其技术总结得更简便。为更多的养鱼者掌握,他们结合多年的驯化养鱼实践,认为池塘驯化养鱼的主要技术是:1.水质、2.饲料的营养、3.鱼种、4.防病,简称“水、种、饵、防”四字精养法。 一、水质: 池塘中水质保持良好水平的要素是充足的溶氧量和避免鱼本身代射产物积累过多。我们所做的试验表明,鲤鱼池的溶氧量,白天应保持在4mg/l以上,在4mg/l以下,鲤鱼的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溶氧量过低不仅使鱼的生长受到抑制。饲料系数也将增大,鱼的抗病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其他鱼的驯化、如团头鲂白天应保持在5mg/l以上为宜,美  相似文献   
5.
绳长敏  金宪 《饲料工业》1989,(10):39-39,47
<正> 粗纤维的含量是标示饲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国家已颁布实施的猪、鸡配合饲料质量标准中,对该项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因此,在饲料营养分析中,粗纤维含量是一项必测指标。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饲料质量检测部门,对该项指标的测定仍然停留在繁琐的手工操作上,进口的粗纤维测定仪虽可弥补手工操作的不足,但由于价格昂贵难予推广。LS—1型国产粗纤维测定仪的问世,为我国的饲料分析测试手段朝着快速、准确、仪器化的方向迈进创造了条件。为考察该测定仪的性能,我们同采用手工和进口仪器的测试结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银鲑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培育的银鲑进行人工繁殖,在人工授精时采用等调液选卵的措施可使银鲑鱼卵的受精率达67%,出苗率在95%。在水温为8.5-10℃的条件下,从鱼卵受精到鱼苗上浮约需67d,累计积温570-670℃。  相似文献   
7.
西泉眼水库是哈尔滨市“八五”规划重点水利工程,于1992年动工兴建,1995年底峻工。水库建成后具有灌溉、防洪、除涝、养鱼、发电和旅游等综合效益。渔业综合利用,是水库多项功能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对水库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以下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鲇鱼 (SilurusasotusL .)隶属鲇形目 ,鲇科 ,鲇属 ,为凶猛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 ,营养价值高 ,在北方地区常被作为产妇的补品。鲇鱼原被作为池塘养殖的敌害加以清除 ,近年来随着名特优鱼类养殖的发展 ,鲇鱼已成为池塘养殖的配养鱼 (潘伟志等 ,1 992 ) ,在有些地区甚至已成为池塘养殖的主养鱼。鲇鱼作为凶猛肉食性鱼类 ,其养殖方式与常规养殖鱼类养殖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 ,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这些问题不解决 ,将会影响鲇鱼养殖的发展。笔者根据从事鲇鱼养殖的实践 ,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鲇鱼人工养殖的技术关键 ,以…  相似文献   
9.
在14-18℃条件下,对平均初始体重(35.15±1.06)g的哲罗鱼(Hucho taimen)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S0组(对照组,持续投喂56d)、S1组(饥饿7天后再投喂49d)、S2组(饥饿14天后再投喂42d)、S3组(饥饿21天后再投喂35d)和S4组(饥饿28天后再投喂28天),每组30尾鱼,研究再投喂后体重和体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持续投喂组相比,饥饿7d后哲罗鱼体重下降了11.52%;饥饿14d后体重下降了17.09%;饥饿21d和28d后体重分别下降了26.24%和36.07%。恢复投喂结束时饥饿7d组体重赶上了对照组,饥饿14d组体重超过了对照组,饥饿21d和28d组体重低于对照组。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其体成分呈规律性变化:在各试验组饥饿后,鱼体躯干脂肪含量下降,躯干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蛋白质含量略有下降。恢复投喂后各营养成分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市养鱼生产在不断增加产量的同时,加大了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提高了鱼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发展养鱼生产,注入新的活力。我所为了扩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品种,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和恢复地产优良品种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引进和试养了以下几个品种,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的品种已列为重点推广品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大眼狮鲈:又名黄狮鲈或白眼鲈,隶属鲈形目,鲈科,狮鲈属,原产于加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