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材料与方法从1989年秋产民猪断奶仔猪中选生长发育良好的公猪24头,分三群,每群8头。试验猪饲养在简易开放舍里,猪栏暴露部覆盖塑料薄膜。试验从1989年10月到1990年4月进行。首先进行预防注射、驱虫、x光透视。试猪108日龄进入正试期。饲料配合采用前后期两个配合比例(表1),混合料中补加0.5%土霉素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我们承担了提高东北民(?)(简称民猪)生产力的研究任务。 1986年进行了民猪、长白猪、杜民、长(?)和长杜民猪生长肥育的试验,研究民猪、长白猪和二、三元杂种猪的肥育效果,为本课题五年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当前北方高寒地区开展商品瘦肉型猪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研究项目,包括肥育性能、胴体评定、肌肉生长特点、肉质测定、左半胴可食部分化学组成和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现将本试验肥育性能和胴体评定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哈白猪和长白猪选育(一报)的研究中,我们研究和比较了哈白纯种猪和长白纯种猪生长发育特点及胴体性状的遗传差异,发现长白猪的胴体性状趋于稳定一致,而哈白猪的胴体性状尤其瘦肉率及与瘦肉率有显著相关的诸性状离散性较大、选择压较强,群内在几个主要有利于瘦肉率提高的性状上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性,出现了一些胴体瘦肉率非常高的个体。这些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通过遗传变异理论的应用,采用先进的适于哈白猪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冬季严寒,秋产仔猪生长缓慢,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降低猪的出栏率,还影响了全年养猪生产的均衡发展。目前,在以个人分散饲养并缺少保温猪舍情况下,塑料薄膜覆盖简易开放猪舍对提高冬季肥育猪生产性能有一定效果。根据我们的试验,开放舍试验猪达90千克体重需235.8日,平均日增重512.9克,每千克增重耗料5.1千克;同样的开放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试验猪分别为225.9日、555.4克和3.7千克。各种猪冬季肥育  相似文献   
5.
1986年,研究了东北民猪(简称民猪)、长白、杜民、长民和长杜民猪左半胴可食部分的化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①民猪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质比例最低,干物质、粗脂肪和热能较高,二、三元杂种猪粗蛋白质比例接近长白猪,粗脂肪接近民猪;②各猪种皮下和肾周脂肪化学组成相同;③根据左半胴可食部分化学组成总重,长白猪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热能最多,民猪粗脂肪最多,而粗蛋白质最少,二、三元杂种猪处于中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近交系数与世代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导出了民猪种群体有效含量的估计公式,用该公式估计出群体的有效含量为43.03。该值高于强行应用随机留种条件下的公式计算结果(29.52),低于应用各家系等数留种条件下的公式计算结果(76.86),这同民猪保种群体实行照顾家系(即非随机留种),但留种量不等的选种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按肌肉占体躯各段重和左半肌肉重比例,研究了前中后躯肌肉、四肌群和29块肌肉生长特点和种间差异。结果表明,1.猪前、中和后躯肌肉占体躯各段重比例,后躯最多,中躯最少,前躯肌肉处于中间;2.四肌群总重占左半胴总重24~31%;3.各猪种前肢肌、肩带肌和后肢高低排列顺位大致相同;4.各猪种肌肉生长存在明显差异;5.部分肌肉与总量有明显关系,根据某一块肌肉可估测肌肉总量,眼肌面积、腿臀比和腿臀围是估测肌肉生产力的主要项目,也是瘦肉型猪选种和评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1986年11月~1987年4月,研究了简易开放猪舍覆盖塑料薄膜对猪冬季肥育的效果,比较了民猪、长白和长民一代杂种猪的肥育能力。结果表明:(1)简易开放猪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提高了棚内温度,增加了日增重,并降低了每单位增重、胴体、可食部分、脂肪和肌肉的耗料量、饲料费;(2)在北方冬季寒冷期间,长民一代杂种猪生产水平最高,其次为民猪和长白猪。民猪和长民猪对寒冷有良好适应能力。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可推广塑料薄膜覆盖简易开放猪舍,同时,应以民猪为母本,与瘦肉型公猪杂交,开展商品瘦肉型猪生产,以加速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养猪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北民猪、长白猪和杂种生长肥育猪肉质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前言对东北民猪(简称民猪)、长白猪、杜民猪、长民猪和长杜民猪生长肥育特点的研究试验表明,以民猪为母本用瘦肉型公猪杂交生产的二、三元杂种猪,肌肉产量明显提高。引入廋肉型猪血液生产瘦肉型猪能否影响民猪肉脂特性,这是目前开展商品瘦肉型猪生产需要考虑的问题。本研究就是通过肉质品质测定,揭示民猪、长白猪和二、三元杂种猪肉质的特点,为当前民猪利用和开展商品瘦肉型猪生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民猪的屠宰率60公斤以后低于哈白猪。民猪屠宰率低不是由于其胴长和胴宽不如哈白,而是由于臀部发育落后和肌肉生长缓慢。15—120公斤阶段肉脂骨皮的异速生长式(y=ax~b),脂肪生长系数的b值最大;肌肉次之,略小于1,但民猪的肌肉b值小于哈白;骨的b值最小;皮的b值大于骨,但民猪皮的生长系数b突出的大(超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