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鸭为优良的肉用品种,由于体型较大,与体型较小的鸭种相比,自然交配能力稍差。为了保证其受精率,长期以来,北京鸭配种的公母比例常为1∶5,并认为如超过1∶5,就会降低受精率。近一、二年来,海淀区为了提高母鸭的受精率,不少鸭场采用了公母鸭1:4的配种比例,但受精率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有的甚至反而下降。原因何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在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1具体情况 我县某奶牛养殖户来我处就诊,称其奶牛患子宫内膜炎已经有15天左右,一直采用向子宫腔内灌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和其他抗生素、口服中药子宫消炎散(主要成分:益母草、桃仁等)、肌注头孢类抗生素等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经笔者观察病牛的临床症状,患牛表现体温正常.拱腰、举尾,有时努责,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7~12月,笔者对行唐县某养殖小区125例新生犊牛腹泻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诊治,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8年7~10月间,该场大批新生犊牛出现排稀粪带有血丝或成泡沫状深灰至淡黄色黏液等急性败血型腹泻症。,从出生时间看:1~3日龄内犊牛发病63例,发病率50.4%;24h内12例,发病率9.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骨软症是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成年奶牛骨质脱钙的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中兽医临床上将其列于"痿症"的范围。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奶牛集约化养殖的普及,奶牛骨软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品种的改良、精液品质的提升等因素使得高产奶牛大批涌现。某些奶牛养殖场使用的饲料及某些厂家生产的饲料还停留在  相似文献   
6.
1 发病情况2019年1月15日,行唐县西秀村一养殖户奶牛产后不起。兽医按微量元素缺乏给病牛输液补充钙、磷、钾,但奶牛病情仍不见好转。病牛体温39.6℃,采食量、反刍正常。正常分娩,没有受到外力伤害,排除了外因引起瘫痪的可能。眼结膜发白,乳房发黄。  相似文献   
7.
奶牛低磷性红尿病又称产后血红蛋白尿,是由于饲料中磷含量不足或牛体内磷的消耗量增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临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常发生于产后不久的3~6胎高产乳牛,病死率高达25%~30%。现将本病的综合防治情况概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奶牛乳房肿块的病例不断增加。轻者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重者肿块化脓破溃,乳腺萎缩,以至于丧失产奶能力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9.
将兽医实验室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对影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乳房炎,产前、产后瘫痪,酮病等做出快速定性诊断:有针对性的治疗用药.以达到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诊疗费用、降低患牛的非正常淘汰率和奶产品的药物残留的作用.经示范试验,兽医实验室监测技术用于奶牛乳房炎.产前、产后瘫痪,爬卧不起综合征,酮病诊疗:试验组较对照组每隐性乳房炎病例节省诊疗费18元,每临床型乳房炎病例节省诊疗费97元,每产前、产后瘫痪病例节省诊疗费79元,每一酮病病例节省诊疗费42元,且对照组有乳房炎未愈淘汰1例,产前、产后瘫痪未愈淘汰1例,发痛淘汰率分别占10%、16.7%,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1发病原因 1.1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致使羔羊营养不良,机体抗病能力差。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因素容易侵入肠道,直接刺激胃肠黏膜的感受器,扰乱胃肠正常分泌、运动和吸收的生理机能,从而导致羔羊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