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突发高热、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脾脏肿大、天然孔流血、血凝固不良、尸僵不全、皮及浆膜下结缔组织胶样浸润等特征,俗称为"脯胸癀"、"飞疔".凯里市是炭疽病常发地区,每年均有牲畜发病死亡,人因宰杀病畜和食用病畜胴体而被感染发病死亡,给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和损失.因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凯里市1990~2000年11年炭疽病发生及流行情况,探索炭疽病在凯里市的发病规律,根据流行特点制定并实施防、检、监、治、消综合性防治措施.经过2年的实施,近几年没有发生炭疽病,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选择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4±1.27 kg)的长×大、巴×长大、杜×长大断奶仔猪各10头,共计30头,分为3组,研究不同杂交组合间的生长性能。3组试验猪全部饲喂常规日粮。结果显示,与长×大组相比,巴×长大、杜×长大组猪平均采食量降低4.97%(P>0.05)、5.47%(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3.13%(P<0.05)、1.14%(P<0.05),料重比下降7.94、6.35%,头均经济效益增加0.61、0.41元;结果表明,巴×长大和杜×长大组的生产性能较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黔东南州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情况,应用g E-ELISA方法对来自黔东南州11个规模化猪场的血清样品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抗体监测分析。结果:抽检的猪场均有阳性样品检出,存栏母猪500头及以上的养殖场样品阳性率为7.50%,500头以下养殖场阳性率为10.62%;总样品阳性率为10.03%,其中种猪阳性率为18.45%,育肥猪阳性率为3. 00%,仔猪阳性率为8.62%。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下旬,贵州省凯里市某猪场暴发一起以高热、喜卧、呼吸困难、肚腹肿胀为主要症状的疫病,经综合治疗得到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凯里市猪瘟防制措施实施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我市虽然每年开展春、秋两季免疫注射,同时结合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开展补注、免疫工作,但每年均有零星发病。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我们结合历年档案资料,在实地调查、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治程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加强对猪瘟的防治力度,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大大降低,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情况调查(1)调查地点:农村散养户,屠宰场(点),兽医门诊部。(2)调查方法:实…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农村散养猪猪瘟疫苗首次及二次免疫抗体变化规律,选择20头35日龄仔猪,35日龄首次免疫,75日龄二次免疫,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免疫抗体。结果:猪瘟疫苗首次免疫合格期为40天,二次免疫合格期达到95天以上。  相似文献   
7.
2009-2010年,凯里市3个规模化养猪场饲养的猪发生以两耳、胸前、腹下和四肢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FMD、HC和PRRS疫苗不同组合接种免疫效果的此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猪O型口蹄疫(FMD)、猪瘟(H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疫苗不同组合的免疫效果,在黔东南州3个养殖场各选择35日龄仔猪120头.每个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20头,在免疫后的21、28、35、42、49、56、63 d采血检测抗体,FMD、HC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PRRS用间接EIJSA检测.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规模养犬场和散养户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减少畜间狂犬病的发生,从源头上控制该病,选取2个规模养犬场和2个行政村散养户的90头幼犬,平均分为A、B、C 3组,每组30只。A组在3月龄免疫1次;B组在3月龄免疫1次,30 d后免疫第2次;C组不免疫作为对照。分别在注射疫苗前和注射疫苗后第30、60、120、240、360 d采集实验犬血样,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抗体。结果:A组规模场犬免疫后30~60 d抗体阳性率为76.67%~80.00%,达到国家规定≥70%的要求,而散养户犬均未达到要求;B组规模场犬免疫后30~240 d抗体阳性率为73.33%~96.67%,散养户犬免疫后60~120 d抗体阳性率为83.33~90.00%,均达到规定的要求。结论:在饲养管理较好的条件下,幼犬在3月龄首次免疫狂犬病疫苗后30 d再免疫1次效果较好,基本可保证全年狂犬病抗体的免疫水平。散养户应加强犬的营养和饲养管理,以利于免疫抗体的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0.
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设置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单独还田,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4个试验处理)研究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还田后秸秆腐解率和腐解残余物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通过秸秆还田盆栽试验(设置无秸秆还田,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单独还田,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5个试验处理)研究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基本性质以及生菜生物量和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腐熟剂促进秸秆腐解效果明显,与秸秆单独还田相比,玉米秸和水稻秸+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的秸秆腐解率分别提高32.36%和29.76%,有机物料腐熟剂有促进腐解残余物有机碳质量分数下降的趋势,腐殖酸质量分数分别提高29.17%和20.71%,胡敏酸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5.60%和48.84%,胡敏酸/富里酸比值分别提高54.17%和29.73%;且以玉米秸+有机物料腐熟剂的腐解效果更好;秸秆+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以及生菜生物量,同时促进生菜对养分的吸收。与秸秆单独还田相比,玉米秸和水稻秸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的土壤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74%、9.01%,生物量分别提高25.85%、18.07%,且以玉米秸+有机物料腐熟剂的腐解效果更好。可以看出,玉米秸和水稻秸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还田均可促进秸秆的腐解和有机物质转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