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查明引起2013—2014年江苏多地育肥羊出现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的病因,通过采集发病羊场鼻拭子,采用细胞接毒分离培养、病毒蚀斑纯化、病毒形态结构观察和病毒核酸鉴定,分离到一株山羊疱疹病毒Ⅰ型(caprine herpesvirus 1,CpHV-1),命名为JSHA1405;并对其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接种MDBK细胞后,盲传至第3代时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电镜下可见直径约100nm有囊膜的病毒粒子;gB全基因测序表明其为CpHV-1,序列比对显示JSHA1405株与CpHV-1瑞士分离毒E/CH株相似性最高,为99.2%。致病性试验表明,JSHA1405分离株可导致山羊发热持续一周以上,体温最高可达41.8℃。山羊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精神沉郁、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涕,可通过鼻腔/粪便排毒。山羊感染后第7天出现中和抗体,第28天达到最高。这是国内首次报道CpHV-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离毒JSHA1405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CpHV-1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宠物临床诊疗技术专业得到长足发展,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构建适合地方特色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将宠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搬进实验室,融入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繁殖方法、疾病发生与治疗、术后护理等知识,构建“做中学”“学练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一批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技能宠物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黔西南州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对2016~2019年上半年间黔西南州8个县份480个场次57090份未免疫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16年阳性率最高为2.62%.且从2016年开始呈下降趋势,2019年上半年阳性率最低为0.39%.发现在种羊场及市场个体阳性率比较高,其中本地山羊的布病阳性率最低,波尔山羊的阳性率最高.本文对黔西南州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梳理羊布鲁氏菌病上升和下降的原因,以期了解黔西南州羊布病流行现状和特点,评估布病流行风险,为布病的全面净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从枯草芽孢杆菌Bs 916中提取的表面活性素、罗克霉素、泛革素及杆菌霉素L 4种抗菌肽对猪δ冠状病毒(PDCoV)的抗病毒作用。首先采用CCK-8法确定抗菌肽对细胞无毒性的最佳浓度范围,随后分别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及IFA 3种方法检测Bs 916中4种环脂肽对PDCoV的抗病毒效果。结果显示,4种环脂肽在浓度≤50μg/mL时对细胞无毒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相同条件下,罗克霉素抗病毒效果最佳,其次为表面活性素。本研究从枯草芽孢杆菌Bs 916中提取的表面活性素、罗克霉素、泛革素及杆菌霉素L可抑制PDCoV在细胞中的增殖,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其中以罗克霉素和表面活性素的抗病毒效果最佳,可为抗PDCoV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最佳消毒剂以降低羊舍内空气细菌含量,采用规模养羊场常用的4种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试验,在消毒前后测定羊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并对优势菌落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消毒剂杀菌效果有差异,其中戊二醛溶液的杀菌率为42.8%,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杀菌率为58.6%,溴氯海因杀菌率为76.5%,聚维酮碘杀菌率为44.5%,因此溴氯海因杀菌效果最佳;PCR扩增测序结果表明,羊舍内空气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动杆菌、奥斯陆莫拉菌、希氏肠球菌和胚芽乳杆菌等,这些细菌的16S rRNA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8.0%以上。本研究为规模养羊场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究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感染MDBK细胞后的转录组基因变化情况,丰富CPIV3转录组信息。取1MOI CPIV3JSHA2014-1病毒液感染MDBK细胞,设非感染正常细胞为对照,于24h后收获细胞,提取总RNA,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对感染组与对照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测序评估、基因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共261个,其中表达上调140个,表达下调121个,经RT-qPCR方法验证8个差异表达的干扰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结果与高通量测序一致。进一步GO分类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生物学进程、构成细胞的组分以及实现的分子功能三个方面,KEGG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参与代谢、生物系统、细胞进程、基因信息进程和环境信息进程。本研究为深入探究CPIV3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旨在揭示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感染气管上皮细胞后是否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对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将CPIV3病毒液接种气管上皮细胞,在12、24、36、48、72和96 h收集培养物上清检测病毒增殖滴度;通过形态学观察CPIV3诱导气管上皮细胞病变(CPE)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水平及相关指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分子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CPIV3在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增殖呈上升趋势,96 h能达到10~(4.50)TCID_(50)·mL~(-1);形态学观察发现,病毒接种后48 h出现细胞收缩变圆、脱落等CPE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及Caspase活性检测表明,感染组细胞出现细胞凋亡,48 h后细胞凋亡率达19.66%,且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死亡受体凋亡途径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细胞凋亡因子mRNA表达上调。Western blot分析揭示,激活型Caspase-3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被活化。本研究证实CPIV3感染可诱导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且Caspase途径在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miRNAs被正式命名以来,对于miRNAs的研究已体现在病毒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内源miRNAs能够影响副黏病毒免疫反应、细胞分裂与细胞凋亡、肿瘤生成等生物学过程。本文总结了细胞内源miRNAs对副黏病毒作用的靶基因及其功能,以期为深入剖析副黏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黔西南州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评估其流行风险,为布鲁氏菌病的全面净化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9年上半年共采集黔西南州8个县867个场点的不同品种羊血清115089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统计分析阳性率.结果:羊布鲁氏菌病平均阳性率为2.38%.2013、2014、2015年阳性率分别为0􀆱30%、3.81%、4.56%,呈上升趋势;2016、2017、2018、2019年阳性率分别为2.62%、2.37%、1.35%、0.39%,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羊中本地黑山羊阳性率最低(2.67%),其次为鲁比亚山羊(3.76%)、杜泊山羊(4.09%)、南江黄羊和乌羊(4.16%),波尔山羊的阳性率最高(4.64%).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诊断贵州某蜂场发生的细菌性中蜂疾病,并提供防制方案,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应用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比对分析,选取同源性较高的5个属的30株细菌的16S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该分离菌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蜂房哈夫尼菌;16SrRNA序列与哈夫尼杆菌属同源性最高,在97.0%~99.6%之间;遗传进化树表明,分离菌在哈夫尼菌菌属这一分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对中蜂有一定致病性,表明该蜂场受到蜂房哈夫尼菌感染,造成了蜜蜂的副伤寒;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耐药,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等敏感。本试验结果为中蜂感染蜂房哈夫尼菌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并能对蜂场提供合理用药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