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皋市桑疫病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忠兵 《江苏蚕业》2007,29(3):27-28
<正>桑疫病为桑树一种细菌性病害,常见有缩叶型和黑枯型两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如皋市发生以来,近几年呈逐步蔓延之势,已跃升为如皋市桑树主要病害之一,造成桑园大幅度减产,严重的田块甚至无法再进行生产。如皋市桑疫病发生区域呈东重西轻、北重南轻走势,发生季节呈春轻秋重的状况,虽然各季缩叶型和黑枯型都有发生,但春天多以缩叶型为主,秋以黑枯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如皋市桑园施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养蚕布局的新变化,以及从事蚕业人员紧缺的情况,根据我市桑园主要分布在高沙土地区和夹缠土地区的土壤特点,为进一步提高肥效,既保证桑叶高产优质,又减轻旆肥劳动强度,节省施肥用工。我们对传统的施肥方法进行了改革,并对新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蚕种催青工作是蚕茧生产的关键,蚕种催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而衡量催青质量的标准主要是蚕种的孵化率、孵化齐一程度和蚁蚕生命力。按照传统标准设计的催青室,催青容量少,室内各点环境难以满足温湿度均匀的要求,蚕种实际感温需靠调种摇卵来实施,因而用工多、操作不方便,不能适应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量增多的要求。为了缓解蚕种催青室紧张的矛盾,提供蚕种发育更为理想的催青条件,我市结合本地实际,自1991年开始从高密度、高精度、高安全度的要求出发,引进和运用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研究设计了新型自动控调催青室,于1993年春建成可容20万张蚕种的催青室并投入使用,从近3年高科技成果的运用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汪玲  钱忠兵 《江苏蚕业》2000,22(1):51-52
蚕种催青是养蚕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技术体系,并不断实现着自身技术的更新和飞跃,进入九十年代,蚕种催青高密度、自动化的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次将气流环境组织、电脑程序控制导入催青过程,现代自动调控催青技术雏形基本形成,该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并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1自动化蚕种催青的应用及效果1.1组合催青板架的应用。新的催青大都采用金属轻质钢管为主体骨架,体积小,易于拆卸拼装和移动,清洗消毒便利彻底,透气性好,便于气流组织系统的有效交换,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操作繁杂、费工、费本的家蚕饲育技术,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需要。广大蚕农希望简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养蚕生产率,力求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提供小蚕高效饲育方法,我们1989年对现行几种稚蚕省力化饲育形式进行了比较,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春在江苏省如皋市推广饲养中细纤度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7 000盒,平均盒种产茧45.26 kg,平均盒种产值1 806.04元,平均虫蛹率97.5%。农村试验点养蚕与丝质成绩结果表明:新品种在农村饲养性状稳定,和审定成绩基本一致,全龄经过为26 d 14 h,盒种产茧量为45.8 kg,万蚕用桑量为320.7 kg,茧丝长1 608.5 m,茧丝纤度为2.766 dtex。新品种表现出明显的纤度细、茧丝长长的优良性状,生产性能稳定,深受蚕农和丝厂的欢迎,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钱忠兵 《中国蚕业》2008,29(1):69-71
结合如皋发展高效规模化蚕业的进程,总结其在实施区域规模发展、探索高效配套技术、实施优质品牌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在蚕业后道发展、蚕业龙头企业培植、市场体制建设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效规模化蚕业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做好蚕业循环经济 拓宽蚕业增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晔  朱秀凤  孙锋  杨卫 《江苏蚕业》2010,32(1):35-3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桑园土地产出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合理开发蚕业副产品,促进蚕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稳定蚕业生产,增强蚕业产业的竞争力。笔者经多年的积累,对蚕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前景进行剖析,对发展蚕业循环经济的策略,从八个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蚕桑技术创新和蚕桑新技术推广共同托起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科技创新是蚕桑产业得以进步和升级的不息动力,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是蚕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蚕桑技术推广体系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宣传车和播种机,一代又一代的蚕桑技术推广人员为蚕桑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但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蚕桑作为大农业的一个弱势产业,其产业地位受到了动摇,蚕桑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弱化,出现了一些困扰体系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蚕桑省力化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业生产者的劳动构成了蚕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内容,以省力化为主体的蚕业生产劳作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同时赋予了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生命力.作者从省力化技术的发展研究和推广的情况出发,分析蚕业省力技术推广面l临的困境,提出了今后蚕业省力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