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测定10种国内常见白三叶牧草材料在盛花期的主要营养成分,采用体外产气与活体外消化率法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白三叶材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质量分数为40.59%~31.39%,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为19.75%~14.31%;不同材料(居群)的白三叶粗蛋白质(CP)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吉林临江白三叶的CP含量最高,为17.96%(质量分数,下同),比CP含量最低的泸定(9.66%)高出1.86倍。不同材料(居群)白三叶,干物质活体外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南山NDF活体外消化率(NDFD)最高(63.75%),吉林临江的最低(57.74%);各材料(居群)白三叶ADF活体外消化率(ADFD)为12.13%~17.45%。贵州地方和乌鲁木齐小地窝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最大产气量,与其他材料(居群)差异显著。不同材料(居群)白三叶间产气量变化趋势与干物质活体外消化率变化趋势相同,各材料(居群)24h内的产气量约占总产气量的90%。试验表明不同材料(居群)白三叶在瘤胃内降解速度快,有利于采食量和消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绵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siRNA载体并对其在绵羊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采用DMEM/F12培养液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干扰载体转染到颗粒细胞中,用ELISA试剂盒测定转染后各组颗粒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转染阳性对照载体PGC的颗粒细胞组为对照组,转染PGC-1、PGC-2和PGC-3的颗粒细胞组分别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VEGF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55.37%、81.45%和73.29%,其中载体PGC-2所转染的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最少,说明在3个载体中,PGC-2对VEGF的基因沉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构建绵羊血管内皮因子(VEGF)基因小干扰RNA(siRNA)载体并对其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进行探索。实验构建了以VEGF基因片段为靶位点的3个siRNA质粒载体,即PGC-1、PGC-2、PGC-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干扰载体转入绵羊成纤维细胞中,利用ELISA测定3个干扰载体转染入成纤维细胞后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各组转染后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47.78、24.45、8.36、13.99 pg/mL,转染载体PGC-2的成纤维细胞中VEGF表达量最少。上述结果说明,在绵羊成纤维细胞中可发生RNA干扰现象,且干扰载体PGC-2的干扰效率最高,RNA干扰技术有效改变了VEGF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旨在分析鹅MyoG基因启动子活性区域和转录因子,探究该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首先通过PCR扩增泰州鹅MyoG基因5'侧翼区序列1 245 bp并对其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次,构建4个不同缺失片段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转染C2C12细胞系。进一步利用在线软件预测核心启动子区关键转录因子,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HNF4(-521~-503 bp)、USF (-379~-370 bp)和E2(-296~-281 bp)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突变报告基因载体,在C2C12细胞系内初步鉴定MyoG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因子。最后,采集70日龄泰州鹅胸肌、腿肌、心、肝、脾、肺、肾和下丘脑组织样,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yoG基因和核心转录调控因子的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鹅MyoG基因5'侧翼区序列包含启动子元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到鹅MyoG基因启动子区-624~-154 bp区域存在关键顺式调控元件;结合定点突变技术初步鉴定USF是鹅MyoG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元件。组织表达谱研究进一步表明,MyoGUSF基因在鹅8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胸肌、腿肌和心组织中共同高表达(P<0.01)。鹅MyoG基因5'侧翼区具有启动子转录活性,-624~+37 bp是核心启动子区,USF是MyoG核心转录调控因子。试验结果为探究MyoG基因在鹅肌肉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30只敖汉细毛羊公羊(5月龄)分为5个处理组,维生素E添加量分别为0、202、00、1 000、2 400IU/(只.d)。预试1个月,正试5个月后每组随机选3只进行屠宰,其余继续饲喂至12个月后屠宰。屠宰羊只取背最长肌和臀肌按常规法进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对臀肌pH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E添加组pH高于未添加组,但添加水平和时间对背肌pH及添加时间对臀肌pH影响均不显著(P>0.05);维生素E添加水平和时间对熟肉率影响未达到显著(P>0.05);滴水损失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组均低于未添加组,200IU/(只.d)组最低,且添加12个月的滴水损失大于5个月的,添加时间对其影响显著(P<0.05);日粮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眼肌面积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喂12个月后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饲喂5个月的(P<0.01)。综上,日粮添加维生素E可以降低肌肉滴水损失,改善羊肉肉品质,并以添加200 IU/(只.d)的效果较好,添加5个月的肉品质优于12个月的。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分裂增殖以及促进血管形成等多种作用的因子,对生殖过程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VEGF的生物功能必须通过与高亲和力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其主要受体为VEGFR-1 (th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Flt-1)和VEGFR-2 (fetal liver kinase-1/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Flk-1/KDR).大量的研究发现,在雌性动物生殖过程中,VEGF及其受体在卵泡、黄体、胚胎、胎盘和子宫内膜等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VEGF-受体系统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参与了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黄体血管形成、子宫内膜变化、胚胎着床、胎盘血管形成以及胎儿发育等多种重要过程;而VEGF或其受体的基因缺失将导致黄体血管发育紊乱或停滞,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早期胚胎死亡.此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VEGF还可以促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胚胎体外发育.本文综述了VEGF及其受体的结构和生物特性,回顾了其在雌性动物生殖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以期为VEGF及其受体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限时放牧对苏尼特羔羊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苏尼特去势公羔作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试验第Ⅰ组完全舍饲,不放牧,补饲精料500g;Ⅱ、Ⅲ、Ⅳ组放牧加补饲,放牧时间分别为2、4、8h,分别补饲精料500、250、250g;第Ⅴ组为全天放牧,放牧12h,不补饲。试验结束后羔羊全部屠宰,取相应组织样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放牧加补饲有利于提高日增重,但放牧时间过长日增重反而降低(第Ⅳ组);第Ⅲ组羔羊的小肠长度、四胃总重量和四胃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各组,且四胃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其中瘤胃的发育好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粮维生素E水平对羊肌纤维细胞膜和线粒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将21只5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羔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添加维生素E 0、20、100、200、1000、2000、2400 u/(只·d).预饲1个月,正饲12个月.试验结束时屠宰取臀肌、背最长肌组织,制备组织匀浆,提取细胞膜和线粒体,测定其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降低羊肌纤维细胞膜、线粒体中MDA含量,增强GSH-PX、SOD活力,尤以添加剂量为200、1000 u/(只·d)效果最好.结论:补充适量维生素E可以有效提高肌纤维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择胎次、体重、出生日期相近、健康无病、同期断奶的5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羊3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维生素E添加量设计为0、20、100、200、1 000 IU/(只.d),分别设为对照组、试验Ⅰ、Ⅱ、Ⅲ、Ⅳ组。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敖汉细毛羊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 IU/(只.d)的维生素E,可以显著提高敖汉细毛羊的体长和体高(P0.05)。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不同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E添加量为20 IU/(只.d)时,可以显著提高睾丸重量和睾丸器官指数(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200 IU/(只.d)时,可以显著提高肝脏重量(P0.05);维生素E添加量为1 000 IU/(只.d),可以显著提高脾脏重量和脾脏器官指数(P0.05)。但对心脏、肝脏、胰腺、肾脏、瘤胃、总胃、附睾等内脏器官指数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鹅p21基因的结构和启动子活性,探讨p2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以泰州鹅为试验对象,通过同源克隆、RAC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获得鹅p21基因全长序列和5′-侧翼区序列特征;构建6个不同缺失片段的启动子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分析其荧光素酶活性,进而确定p2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对核心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肌决定因子(MyoD)(+25~+36 bp)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突变报告基因载体,在C2C12细胞系内初步鉴定鹅p21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因子。【结果】 鹅p21基因cDNA全长1 943 bp,CDS区大小为453 bp,编码151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包含高度保守的CDI家族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鹅p21基因与鸭亲缘关系最近,与鸡和火鸡有较强的进化关系。鹅p21基因5′-侧翼区包含启动子元件,—35~+37 bp是核心启动子区,发挥正向调控作用,结合定点突变技术初步鉴定MyoD是鹅p21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元件。【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鹅p21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区域,MyoD是p21基因核心转录调控因子,为探究p21基因在鹅胚胎期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