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我国北方草地资源过牧现象和荒漠化严重,在数字化牧场管理方面,目前尚处在理论研究阶段,还未有一套完善的牧场管理系统推广使用。为提高数字化牧场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利用载畜量预估模型对草地进行载畜量预估和载畜平衡预估,设计并实现牧场畜牧量评估系统。以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国营农牧场为研究示范区域,基于组件GIS开发技术对草地管理、载畜量预估与载畜平衡评价进行研究。系统开发了牧场载畜量预估、载畜平衡评价、专题图生成等功能模块,如,实现了用户选择地块输入牲畜日食量、放牧天数预估该地块理论载畜量,以及通过用户输入基本放牧情况评价当前选择地块或整个牧场载畜平衡情况等核心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数字化牧场管理需求,辅助谢尔塔拉国营农牧场进行经营决策,可以对今后数字化经营牧场管理系统研究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3.
以拟建的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县境范围地类为对象,参考地理国情数据,并利用遥感判读和现地验证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林业、国土等部门土地资源数据交叉重叠等问题,结果为本次调查并确认的土地面积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林地"一张图"数据有一定的差别,其中与国土数据相比较,林地增加18 944hm2、草地面积减少206 514hm2;与林地"一张图"数据比较,草地增加115 263hm2,林地减少39 244hm2,林地、草地集中区划面积分别占各自总面积66.7%和67.6%,总体上反应了分区集中管理的要求。造成不同部门土地资源数据不一的原因主要在于土地分类标准不同和调查过程,为统一行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监管职责,应统一全国土地分类标准,按主导地类分区管理林地和草地,破除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4.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雷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林业工作中.合成孔径雷达和激光雷达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在我国的林业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概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和激光雷达技术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Landsat数据集为数据源,采用Slope+Manna-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全区和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区NDVImax与气象因子时间变化特征,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最后应用最小二乘法(OLS)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进一步揭示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区内NDVImax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3-2017年延安市年NDVImax呈现增长趋势,平均年际变化率达到0.008/a(P<0.01),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年NDVImax也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针叶林增加幅度最大,为0.009 1/a;2)1993-2017年延安市镶嵌林地重心迁移速率最高(166.31 m/a),落叶阔叶林重心迁移速率最低(27.04 m/a);3)延安市全区NDVI与气象因子(平均气温、总降水、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在不同植被覆盖类型情况下,气象因子对NDVImax存在显著性作用;4)基于GTWR拟合不同植被类型NDVImax与不同气象因子的效果明显高于OLS,且不同气象因子对于不同植被类型NDVImax均有影响,各因子之间回归系数存在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项目,以SPOT5影像数据判读为研究对象,分析遥感判读主要影响因子,探讨得出林地落界因子与影像信息的相关性,为今后林业工作中的影像判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κ值和α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