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1.
桑椹与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适合于桑树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以桑品种"大10"的桑椹与叶片为材料,探讨了桑树蛋白质不同提取方法对凝胶电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酚提取法与常规的SDS提取法、尿素/硫脲提取法相比,电泳图谱清晰,分离效果良好,能检测到更多的蛋白质组分,适用于桑椹与叶片蛋白质IPG-IEF/SDS-PAGE双向电泳及SDS-PAGE电泳的样品制备。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家蚕5龄幼虫和蛹期不同发育阶段提取雌、雄蚕血液总蛋白质,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分析家蚕血液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及差异蛋白组分。在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种类方面检测到与性别及发育相关的差异性表达,数据库检索结果共获得96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剔除冗余部分后鉴定其中的27个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3种蛋白质或其亚基。雌、雄蚕之间的差异组分主要出现在分子质量70~100 kD之间,其中芳基贮存蛋白、卵黄蛋白原、抗胰凝乳蛋白酶因子为雌特异性表达组分。30K蛋白家族是家蚕血液中高丰度表达的蛋白组分。这些差异蛋白质的鉴定与功能分析为研究家蚕性别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大丽菊花瓣衰老期差异表达蛋白质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瓣衰老过程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最后发育阶段,表现出花色改变、花瓣萎蔫或脱落等特征[1].有关植物花瓣衰老的机理比较复杂,迄今已有营养亏缺理论、植物激素调控理论、自由基学说、衰老基因调控学说及气孔调控学说等多种假说[2],但对大丽菊花瓣衰老相关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的研究迄今尚少有报道.为此,本研究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技术,以单瓣型大丽菊(Dahlia pinnata Car.)花瓣为材料,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与鉴定,以期为深入研究大丽菊花瓣衰老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C受体蛋白(RACK)除作为细胞内蛋白激酶C的受体之外,还作为细胞内重要的支架蛋白调节细胞功能。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蚕RACK蛋白的编码基因Bmrack进行电子克隆,获得了1224 bp的重组序列,基因编码区长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36.04 kD,等电点为8.07。从家蚕幼虫脂肪体基因组DNA中PCR克隆了Bmrack基因,序列总长为2 122 bp,含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通过家蚕WGS比对,结果与其中5条序列的一致性为99%,且修复了其中8个缺口。聚类分析表明RACK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鳞翅目昆虫中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5.
大丽菊杂合花色突变体的发现及RAPD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发现的大丽菊花色突变体为材料,选取10个具有10个碱基长度的随机引物,对5种突变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2条DNA条带,分子量大小在250~1 600 bp之间,其中有4个引物的扩增结果中检测到了差异性条带,在DNA水平上初步证实了5种花色突变体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稳定变异.  相似文献   
6.
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差异蛋白质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以该突变体与正常桑的叶片为材料,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二者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与正常绿色叶相比,在桑树斑叶突变体的叶片黄化部位,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大小亚基、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质体蓝素、三磷酸腺苷(ATP)合酶等蛋白质组分的表达量显著减少,而磷酸甘油酸激酶、Rubisco活化酶、核苷二磷酸激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激蛋白、18 kD蛋白A及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蛋白组分显示上调表达。依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桑树斑叶突变体Cty-Sm的突变类型与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八角科植物“孩儿莲”生物学特性及其园林绿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充分利用八角科植物资源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苏州地区的珍稀八角科植物“孩儿莲”为材料,就其形态特征、观赏特性、生长发育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苏州地区“孩儿莲”花而不实,而其近缘植物可观察到发育正常的果实;“孩儿莲”树冠倒卵形,枝叶分节生长,常年叶色翠绿;花形花色独特,花期持久,兼具绿化和观赏的双重效果。[结论]作为一种新的观赏植物类型,“孩儿莲”既适用于公园及庭院内栽植,也可应用于城市道路绿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八角属植物结实性差异的分子机理,以‘孩儿莲’、‘杭州红茴香’及披针叶八角的幼叶为材料,在优化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基础上,就3种供试植物叶片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改良酚提取法、蛋白溶解液含0.25%IPG缓冲液、等点聚焦条件为50 000 V.Hr时,可以得到分离效果良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经2 DE Image Master软件分析,结果从‘孩儿莲’、‘杭州红茴香’和披针叶八角的电泳图谱上分别检测到6626、44和684个蛋白质斑点,说明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杭州红茴香’与披针叶八角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孩儿莲’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观赏植物大丽菊衰老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开花时期花瓣的蛋白质表达量及保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丽菊花朵的开放与衰老,花瓣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持续减少,而过氧化氢酶(CAT)的表达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倾向。同时,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二者在变化时序上存在差异,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表现为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倾向。由此推测SOD、CAT及POD可能依次是大丽菊花瓣衰老的不同阶段清除活性氧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0.
家蚕蚁蚕蛋白质组的质谱鉴定与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尝试构建基于质谱分析的家蚕蛋白质组数据库,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对家蚕蚁蚕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共检索到511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和92个多肽离子片段,鉴定获得了171个无冗余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21种蛋白质或蛋白质亚基,其中有36种蛋白质或亚基尚未在家蚕及昆虫的基因与蛋白质数据库中报道;在171个被鉴定的蛋白质组分中,与细胞骨架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组分多达64种。结果还表明,1DE-LC-MS技术也适用于从一维凝胶电泳的差异性条带及蛋白质混合样品中分离和鉴定特异蛋白质组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