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广东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与变异情况,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猪场所采集的640份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检测,结果显示,广东省的血清阳性率超过25%。针对PRV g E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来100份病料进行PCR鉴定。对筛选为阳性的病料分别进行g E主要抗原表位序列和TK全基因扩增,分别得到约800 bp和1000 bp大小的特异性目的条带并将其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PRV毒株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且与国内流行毒株进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两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2个不同地理种群(淮河群体、台湾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从3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引物对2个中华鳖群体37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77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04%;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9.57%和51.06%。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165 7和0.152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16 4和0.197 7。淮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台湾群体,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3 7。UPGMA聚类分析显示37个个体聚成两个类群。分析结果表明2个中华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2个养殖群体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选育与繁殖可能形成了趋于稳定的独立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装备对中华鳖稚鳖生长·抗病力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业林  李翔  陈华良  侯冠军  王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42-21044,21058
[目的]研究装置池塘生态装置下中华鳖稚鳖生长、抗病力与品质的关系。[方法]试验组4口培育池设置人工隐蔽物、网片晒被台、配置微流水装备、循环水生物净化系统、纳米微孔增氧系统、光照增加系统、温度调控系统等生态装备,对照组(CK)3口培育池,无以上生态装备。[结果]试验组培育池稚鳖的育成平均体重、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成活率、伤残率与CK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较对照池高31.1%、33.5%、9.3%、12.8%及低7.2倍。[结论]试验池育成的稚鳖体貌品质明显优于CK。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池塘仿自然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的经济价值极高,由于过量捕捞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保障产品的自然风味和品质,仿自然养殖将是人工养殖中华鳖的趋势,就仿自然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