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全国28个省、区、市104个饲料加工厂和饲养场采集饲料样品627份,其中饲料产品341份、饲料原料286份。按统一的采样方法、霉菌检验方法进行了霉菌数量、种类的分析检验,对部份饲料及原料进行了镰刀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测定。分离鉴定出霉菌23属73种,其中霉属23种、青霉属21种、毛霉属3种、镰刀菌属2种及其它霉菌24种。检出率最高的有曲霉属87.7%、青霉属73.8%、镰刀菌属36.6%、毛霉属35.4%。全国的配合饲料一般带菌量为10~2-10~5个/g之间,最高可达10~7个/g,颗粒饲料为10~1-10~3个/g,粉状饲料比颗粒饲料霉菌数高10─100倍。全国主要饲料原料玉米一般带菌量在10~2-10~5个/g之间,在80份玉米中符合饲料原料卫生标准的有54份,占67.5%,霉菌数量超过允许量范围的有26份,占32.5%,超过禁用指标的有16份,占20%。从饲料和原料中分离的产毒菌主要有黄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串珠镰刀菌。采用气相色谱的方法检验194份样品中三种镰刀菌毒素,其检出率DON为49.6%、T-2为17.0%、ZEN为21.5%。采用薄层分析法(GB8381─87)检验90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其检出率为87.8%,检出值≤0.02mg/kg。  相似文献   
2.
陈宪明 《植物保护》1985,11(6):47-47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据国家癌症攻关专家组最近报导,它是致肝癌的主要可能病因,学者们认为有些地方人们肝癌发病率高与该地区粮油食品、饲料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有关。 稻米是我国人民习惯的主食,也是食品、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据调查稻米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受年景影响极大。如在江、浙、沪一带,1979年早稻米中黄曲霉毒素检出率低,而1980年检出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品质和卫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从根本上预防黄曲霉素的污染,几年来我们对早稻谷污染黄曲霉毒素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浙江、广东、广西等地采集的红变大米,经察氏、改良察氏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紫青霉(P.Purpurogenum stoll),青霉(P.sp),假丝酵母(CandidaPseudotropicalis),灰绿曲霉(A.glaucus),白曲霉(A.candidus)等优势菌。紫青霉菌接种在米饭管、察氏培养液中能复制红变。在南方每年6—7月份是大米红变的高发期,大米含水量在15~17%,气温在25℃—30℃环境下易发生红变。红变米表面霉菌数量相当于正常大米的34倍。及时处理红变大米,可避免霉菌进一步污染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青枣叶中黄酮提取与测定的最佳方法。[方法]以新鲜的大青枣叶片为材料,用乙醇提取其中的黄酮,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用芦丁标准溶液绘制微分脉冲伏安曲线后,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提取液中的黄酮含量。[结果]当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4 h时,黄酮提取量最高;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黄酮含量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好、检出限高等特点。当磷酸盐溶液的pH值为4.5时,黄酮的检出限为3.0×10-7mol/L。[结论]大青枣叶中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用70%乙醇在80℃条件下提取4 h。微分脉冲伏安法对黄酮含量的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双乙酸钠用于饲料防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昕  陈宪明 《粮食储藏》1991,20(4):46-49
配合饲料中添加双乙酸钠,用量为0.2%、0.4%、0.6%,在饲料厂中进行为期2个月的储藏试验,测定饲料水分、温度、霉菌数量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双乙酸钠均能推迟饲料发热1~2周,并有明显控制饲料中霉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双乙酸钠用量在0.6%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变黄米污染黄曲霉毒素B_1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浙江地区早稻收获前气候条件出发,针对变黄谷中黄曲霉毒素 B_1(以下筒称 AFT B_1)污染严重的问题,着重探讨了黄曲霉菌侵染稻谷的条件、生长繁殖速度和产毒规律,明确了稻米中黄粒米含量和 AFT B_1检出量无明显相关性。指出了在同等条件下黄谷比正常谷污染 AFT B_1快,产毒量高。得出了变黄湿谷必需在三天内将水份烘晒至15%以下,方以避免 AFT B_1污染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粮食微生物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陈宪明 《粮食储藏》1994,23(2):105-111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收获期的湿谷,由于恶劣天气影响,不能及时干燥,短期内致使大批已到手的粮食发热、霉变、生芽、变色、变味的问题.在实验室及粮食收购站点、采用以丙酸为主的多种低碳酸进行防霉效果的筛选和小规模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国内能源及烘干设施不足的条件下,采用食品级的丙酸短期保藏湿谷能有效地延缓发热霉变期限,对稻谷出米率,食用无不良影响,是一项可行的抢救湿粮免遭霉烂损失的应急措施.混合酸可提高药效.国内某些油脂化工厂的脂肪酸废液,具有良好的防霉效果,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 丙酸处理后的潮谷入仓密闭存放3个月以上,防霉效果明显,但酸味不易解除,对米饭口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霉菌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平均有2%的粮食由于霉变而不能食用,有的粮油食品虽外表看不出有霉变,但已受霉菌毒素污染,食用可引起人畜中毒,有些毒素还可能致癌。据调查,粮油食品染毒是比较普遍的,它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必须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在北美和欧洲饲料中霉菌毒素造成畜牧业损失每年达100亿美元之巨。亚洲因受毒苗毒素影响,在1980~1990年间,造成输往欧共体花生减少50%,椰干减少759人在亚洲,黄曲霉毒素是引起肝癌、使乙型肝炎增毒的元凶。中国和印度政府报告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酸(DON)引起急性中毒事件,及包括黄…  相似文献   
10.
甲基毒死蜱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基毒死蜱对玉米象LD5 0为 0 .0 0 0 37mg/cm2 ,对谷蠹为 0 .0 0 175mg/cm2 。在小麦中对玉米象 >99%死亡率剂量为 0 .7mg/kg ,对谷蠹为 2mg/kg ,均比防虫磷药效高 3.5倍。甲基毒死蜱仓库试验表明 5~ 10mg/kg有效防护期可达到一年左右。甲基毒死蜱残留粮粒表层 ,成品和熟食品中很少 ,甲基毒死蜱对稻谷、小麦种用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