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家禽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该病过去在汕头市主要发生于鸭群,但近年来鹅群发病呈逐渐流行趋势,已成为危害本市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004年6月上旬,汕头市澄海区某狮头鹅饲养场发生一起以拉青绿色稀粪,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症状的雏鹅疫病。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狮头鹅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诊断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华中地区临床发病猪群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状况及特点,2018—2019年,从湖北省的武汉、随州、咸宁、荆州,湖南省的常德、衡阳、汨罗、株洲等8个地市的40个规模化猪场,采集临床发病猪群血样1 550份,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巢式PCR诊断技术进行PCV-2病原学检测,并采用SPSS 24.0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养殖阶段、不同季节统计分析,同时追踪与其他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原的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湖南、湖北两省8个地区发病猪群的PCV-2平均检出率为31.68%(491/1550),所有检测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PCV-2感染,病原检出率在8.79%~49.01%之间波动,差异显著(P<0.05);不同养殖阶段发病猪群均有PCV-2阳性检出,检出率在12.17%~60.84%之间波动,差异显著(P<0.05),其中育肥猪和保育猪检出率较高,而哺乳仔猪、经产母猪和后备猪偏低;PCV-2一年四季均有检出,检出率在5.98%~49.81%之间,但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冬季节检出率偏高,而春秋季节偏低(5.98%),差异显著(P<0.05);PCV-2和其他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原的多重感染较为常见,其中以PCV-2+PRRSV双重感染和PCV-2+PRRSV+PRV三重感染为主,而四重以上感染较为少见。结果表明,湖南、湖北两省的PCV-2病原分布较为广泛,是导致该区域猪群发病的重要病因,但其流行有一定的地区、猪群和季节差异。建议加强高流行地区、高发季节、重点猪群的免疫、检测和生物安全管理,逐步控制和净化PCV-2。本研究初步了解了华中地区PCV-2的流行特点,为其流行控制和净化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分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株,通过悬浮培养工艺制备成高效价的PEDV灭活疫苗。2017年从中国多个规模化猪场采集腹泻病死仔猪的小肠及其内容物200份,通过RT-PCR方法进行PEDV检测并测序,筛选一株PEDV变异株,将其在2 L反应器里悬浮培养的Vero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与传代培养,收获的病毒液鉴定后测定TCID50,经甲醛灭活后加入氢氧化铝胶佐剂配制成PEDV灭活疫苗,对其物理性状、稳定性、黏度、无菌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免疫妊娠母猪及所产仔猪,对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份病料中有86份为PEDV阳性,将筛选的PEDV变异株病料在Vero细胞上传至第5代时出现细胞病变,传至第10代收获病毒液,经鉴定后确定为PEDV变异毒株,并命名为PEDV-GF10株。收获的病毒液浓缩后测得病毒滴度可达1×108.0 TCID50/mL。疫苗检验合格后在母猪产前40和25 d时试验组后海穴肌内注射4 mL疫苗,空白组不免疫,结果显示试验组与空白组母猪的生产情况无明显差异,所产3日龄仔猪分别免疫不同剂量后体温无显著差异,表明该疫苗对母猪和仔猪均安全性良好。随机挑选试验组与空白组母猪所产3日龄仔猪各20头,分别口服4 mL PEDV-F10病毒培养物,空白组母猪所产仔猪在攻毒24 h后PEDV发病率为100%,抗体均为阴性;试验组母猪所产仔猪只有10%出现了轻微的腹泻症状,仔猪获得了高达90%保护率,且仔猪被动免疫后抗体能持续至35 d以上。以上结果表明,PEDV-GF10变异株通过悬浮细胞培养后病毒滴度显著提高,研制的PEDV-GF10株灭活疫苗安全有效,能够对中国的PEDV变异株达到有效防控,为国内PED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猪细小病毒在湖北省的流行情况.[方法]2018—2019年,从湖北省荆州、随州、黄冈、恩施、咸宁5个地区的规模化猪场收集出现繁殖障碍症状和有繁殖障碍史猪群的病料共1407份,采用巢式PCR法和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分析PPV阳性率与不同地区、年龄段及季节之间的感染差异,最后对PPV阳性样品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3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检测.[结果]1407份样品中,巢式PCR法检出率为16.70%(235/1407),PCR检测试剂盒的检出率为16.35%(230/1407),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7.87%(230/235).湖北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恩施地区的阳性率最高,为30.48%(57/187);其次为咸宁、黄冈、荆州地区,阳性率分别为20.60%(62/301)、17.41%(47/270)、14.04%(33/235);随州地区阳性率最低,为8.70%(36/414).对不同年龄段猪群的检测结果表明,育肥猪的阳性率最高,为30.95%(65/210);其次为后备猪和初产母猪,阳性率分别为17.97%(78/434)、15.71%(55/350);经产母猪、0~30日龄仔猪的阳性率分别为9.05%(21/232)、8.84%(16/181).PPV一年四季均流行,但春季(23.14%,121/523)和秋季(17.39%,68/391)是PPV感染的高峰期,而夏季(11.04%,33/299)和冬季(6.70%,13/194)感染率较低.PPV与其他繁殖障碍性疾病二重感染(42.13%,99/235)和三重感染(11.49%,27/235)较为常见,其中与PRRSV二重感染(21.70%,51/235)最为严重,三重感染以PPV+PRRSV+PCV2(5.53%,13/235)较多,四重感染在此次采集的样品中未检测到.[结论]该研究对湖北省PPV的流行情况及特点进行了调查,为PPV的防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连接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桥梁,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被实践证明适合中国目前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要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潮汕地区大力发展狮头鹅生产,是完全符合体现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特色,充分发挥本地畜禽资源优势,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农业生产项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规模猪场的流行特征,2021年从湖北省7个规模猪场疑似PRRSV感染猪群以及所有种公猪群中,共收集样品3 324份,采用三重巢式RT-PCR法进行PRRSV病原学检测,分析不同养殖类型、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及不同感染毒株的流行特点,并将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 324份样品中共检测出PRRSV阳性样品323份,阳性检出率为9.72%(323/3 324)。育种场阳性检出率最低,为2.66%(20/752);商品猪扩繁场与育肥场阳性检出率相近,分别为11.82%(169/1 430)与11.73%(134/1 142);保育猪群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7.23%(152/882);其余依次为生长育肥猪、哺乳仔猪和母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30%(121/1 071)、5.26%(30/570)和3.24%(20/618);种公猪中未发现PRRSV感染。PRRSV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春、夏、秋、冬季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16%(148/815)、6.94%(60/864)、6.10%(34/557)、7.44%(81/1 088),春季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夏、秋、冬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3种PRRSV毒株均有流行,类NADC30毒株、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的占比分别为49.54%、21.36%、29.10%,类NADC30毒株检出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毒株(P<0.05)。结果表明:PRRSV在所调查的7个规模猪场中流行普遍,尤其是商品猪扩繁场与育肥场;保育猪群PRRSV感染风险较高,种公猪感染风险较低,春季是高发季节,类NADC30毒株为优势流行毒株。结果提示,规模养殖场应根据PRRSV的流行特征,加强免疫和监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