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地处山区的永嘉县岩坦填蛤蟆垄村农民充分利用山革资源,依靠《新农村》上登载的养兔技求,大力发展长毛兔饲葬业,去年全村仅养兔单项经济收入就迭8万元。人均增收400元,成了养兔致富村。蛤蟆垄村全村多户,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贫困。1990年全村人均收入仅215元,是全县少有的穷山村,穷则思变,该村为摆脱贫困,到处寻找  相似文献   
2.
永嘉县张溪乡富山村农民叶贤顺利用当地山坡草资源,依靠科技,饲养黄牛8头,通过销售肉牛及牛犊,出租役耕牛等办法年收入1.2万元。同时,因养牛积栏肥100担,使10亩承包田和责任田提高了肥力,增产粮食1000公斤。村民都说;“叶贤顺养黄牛奔小康。”富山村有山场面积2.5万亩,小草青青,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永嘉县张溪乡1993年全乡稻田养鱼2000亩。销售鲜鱼12000公斤,收稻谷15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20%,除粮食丰收外,户均养鱼经济收入400元。  相似文献   
4.
我是温州市永嘉县一个山区集镇的农技干部。我们办公室里订有许多报刊、杂志,但唯有《新农村》杂志最吸引人,每期一到,便成了办公室的“抢手货”。镇村干部总是争相仔细阅读,有些干部还利用笔记本摘录刊内自己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把《新农村》看作自己从事农业与农村工作不见面的“教授”。每期《新农村》杂志一到,我也总是必读,并联系工作实际,给《新农村》写稿。村镇干部认为,《新农村》好在:1.政策性强,有一定的指导性,帮助我们开展农村工作;2.栏目活跃,编排内容丰富;3.知识面广,实用性强,通俗易懂。4.信息可靠,实际实效,是致富良方。5.文章精悍、可读性好,定价也适当。我们县许多干部从《新农村》中汲取知识,收集信息,《新农村》成了村镇干部开展农村和农业工作的好帮手;有的群众依靠《新农村》成为种养大户、致富带头  相似文献   
5.
“东皋红柿”原产永嘉县东皋乡西炉村,宋朝时被列为贡品,解放初期仅剩85株,1985年全村只有386株。为了抢救开发这一珍稀名果,该县用扶贫资金扶持建立了1500亩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农民投资,连片发展“东皋红柿”。目前,全县已推广种植面积5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红柿场有318处。永嘉县成了名副其实的“东皋红柿”县。只有163户人家的东皋乡西炉村,是“东皋红柿”的“第一村”,去年仅红柿收入就有50万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有60%的农家仅红柿一项收入万元。这个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确实是农民群众的最佳伙伴”,这是永嘉县张滇乡农民4年来订刊用刊的肺腑之言。《新农村》内容丰富,栏目多,特别是“学政策”、“致富门路”、“种植技术”、“科学养殖”、“贮藏与加工”等栏目语言通俗,内容具体,而且融政策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一体,是我们农村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参谋和帮手。今年1月份,我从《新农村》上看到“瘦肉型猪的饲养技术”的文章,正在寻求致富无门而犯愁的邻居听我介绍这一信息后,他根据《新农村》上介绍的技术,办起了瘦肉型养猪场,采取规模饲养、科学养殖的方法,已取得明显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是一本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很多通俗易懂实用技术的好杂志,是引导我们农民致富的“法宝”。这是永嘉县岩坦镇农民对《新农村》杂志的评价。《新农村》杂志介绍的许多信息及技术,已在岩坦山区开花结果。近两年来,岩坦镇政府,农经办引导农民订刊、学刊和用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谈镇岩坦村戴显平经营的2亩柑桔,因病害开花多、结果少,亩产仅100公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山高不养鱼”,然而,在群山绵延的永嘉县黄南乡,却有一位年愈古稀的老农民,坚持12年开山筑塘不辍,依靠科技在高山上养鱼,解决了附近18个乡镇的农民吃鱼难的问题。他就是原霄岭村老支书周成千大伯。提起老周伯的养鱼,话得从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