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水质日趋富营养化,藻类水华频繁暴发,危害水产养殖,其中微囊藻是我国池塘养殖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藻类之一。现就我国微囊藻的控制研究作一介绍。 一、微囊藻水华暴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3.
从发生在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病鱼的肝脏、肾脏内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菌株(CCF00024),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其为斑点叉尾(鮰)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形态、生理生化检测表明,该菌为非发酵型直杆菌,严格需氧,革兰氏阴性,极生多鞭毛,对除麦芽糖和甘露糖以外的多种糖类不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DNA酶、蛋白酶、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VP阴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70826)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CCF00024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聚在一簇,特别是与S.maltophilia M5-1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性达99.6%,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磺胺甲(口恶)唑、磺胺异(口恶)唑、阿齐霉素、洛美沙星高度敏感,而对新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和链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从发生在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斑点叉尾妇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病鱼的肝脏、肾脏内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菌株(CCF00024),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痛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其为斑点叉尾鲴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形态、生理生化检测表明,该菌为非发酵型直杆菌,严格需氧,革兰氏阴性,极生多鞭毛,对除麦芽糖和甘露糖以外的多种糖类不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DNA酶、蛋白酶、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VP阴性。在以该菌16S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70826)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CCF00024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聚在一簇,特剐是与5.maltophiliaM5—1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性达99.6%,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磺胺甲口恶唑、磺胺异口恶唑、阿齐霉素、洛美沙星高度敏感,而对新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和链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鮰 链球菌病的发生与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到9月,广西横县西津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发病一周左右时间内就造成了大批斑点叉尾鮰死亡,病害波及4000多口网箱,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万元。2007年6月5日,广西横县西津水库某养殖户300箱斑点叉尾鮰中10箱出现死亡,3天后波及到80个网箱,死亡率高达90%,至12日死亡达10吨以上。与此同时,同一水域其他养殖户的斑点叉尾鮰也相继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龄孕妇分娩对母儿影响.方法 对208例高龄孕妇分娩时并发症、合并症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 218名非高龄孕妇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高龄孕妇并发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分别为9.1%、7.2%、7.2%,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9.1%和8.2%,均明显高于非高龄妊娠组(P<0.01),而两组的早产、过期妊娠、胎儿窘迫、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以及阴道分娩总产程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龄产妇应加强围产保健,积极预防和治疗其合并症、并发症,加强分娩监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四川、重庆等地斑点叉尾鮰一种暴发性、流行性疾病频繁发生,其主要特征为体表有褪色斑、肠套叠。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损失。夸年.四川广元再次暴发类似疾病,但症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通过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的调查,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和使用,大大提高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和临床治疗的精确性,对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原理,回顾了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背景,并将目前单克隆抗体在水产上各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对该项技术在水生动物疾病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中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outer membrane porin protein,OMP)基因序列(NC_012779.2)设计引物,以鮰爱德华菌Ms12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MD19-T载体,将阳性克隆菌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N1、ompN2和ompN3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信号肽、跨膜区、亲/疏水性、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去信号肽的B细胞表位相对集中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后,将截段序列克隆至pMD19-T载体,鉴定成功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至BL21(DE3)/Rosseta(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最后用兔抗鮰爱德华菌血清对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得到ompN1(1 143bp)、ompN2(1 056bp)和ompN3(1 053bp)的序列,获得的基因登录号分别为KJ831564、KJ831565和KJ831566。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mpN1、OmpN2和OmpN3蛋白分子式分别为C1940H2993N543O622S7、C1817H2723N497O579S5和C1896H2843N519O563S7,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44 100、40 900和41 800,均为含有1个信号肽和跨膜区的疏水性蛋白,具有1个革兰阴性细菌OM_channels超家族结构域,是1种嵌入型的膜外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诱导表达的融合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沉淀中,大小分别约为61 800、58 700和59 100;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OmpN1、OmpN2和OmpN3均能与兔抗鮰爱德华菌全菌血清结合,表明鮰爱德华菌外膜微孔蛋白N具有亚单位疫苗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百里香酚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来评价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百里香酚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和DNA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明显,MIC为256 μg·mL-1,MBC为512 μg·mL-1。经512 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1 h后,维氏气单胞菌液电导率极显著(P<0.01)上升,DNA外渗量迅速上升至(115.6±0.5)mg·L-1。经512 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后,维氏气单胞菌的可溶性蛋白明显变少,细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2、4、6、8 h分别极显著(P<0.01)降低了(32.8±0.7)%、(46.2±0.3)%、(46.1±1.6)%、(60.0±1.0)%,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的荧光强度和密度降低,电镜下可见菌体表面溶解塌陷,皱缩变形,细胞壁和细胞膜分离,细胞质丢失,内部空化。上述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主要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胞内物质流失造成细菌死亡。百里香酚可以作为治疗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的备选药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