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除草剂防除杂草的同时会给非靶标作物带来药害,频繁使用除草剂的海南槟榔园叶片黄化症状更加明显,我们推测除草剂可能导致槟榔根系退化,从而引起叶片黄化。本试验以幼龄期槟榔与成龄期槟榔为研究对象,测定草甘膦和草铵膦使用后槟榔根系生长发育形态与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在幼龄期槟榔根系中,主要以直径为0~1.5mm的根为主要根系结构,数量上占到总根的88%以上,表面积占到了总根的68%以上。草甘膦和草铵膦喷施显著降低了槟榔幼苗根系鲜重、干物质积累量,白色吸收根的比例、吸收根活力。(2)在成龄期槟榔气生根中,喷施草甘膦和草铵膦均引起气生根药剂残留,且农残随施用浓度增加而变高;喷施草甘膦和草铵膦,阻碍了槟榔气生根发育。草甘膦处理第14天后气生根死亡数达到最大,而草铵膦处理第28天后达到最大。(3)草铵膦损害了气生根组织结构,使新根内皮层排列稀疏,表皮组织厚度增加,木栓化程度加深,导致根表皮细胞大量死亡,抑制了气生根伸长与增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和草铵膦通过木栓化加速根系死亡调控槟榔根系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海南本地种槟榔植株为材料,测量槟榔叶长(leaf length, LL)、叶宽(leaf width, LW)、叶片数(leaf number, LN)、花苞数(bud number, BN)、节数(node number, NN)、茎粗(stem diameter, SD)、株高(plant height, PH)、茎高(stem height, SH)和节间长度(internode length, IL)等可简单测量的特征指标,通过建立估测模型预测槟榔植株单片叶片干物质量(leaf dry weight, LDW)、茎杆干物质量(stem dry weight, SDW)及地上部分干物质量(aboveground dry weight, ADW)。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拟合和择优得到槟榔茎杆干物质量的估测模型为:SDW=0.2518 SD0+ 0.0423 PH-23.8883,槟榔茎杆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受株高(PH)、0 m茎粗(SD0)的综合影响,决定系数R2=0.7157,样本株数为36株,另外18株进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0.9165;槟榔单片叶片干物质量的估测模为:LDW=3.9726 LL+2.8402 LW-297.6869,槟榔单片叶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受叶长(LL)、叶宽(LW)的综合影响,决定系数R2=0.6054,样本叶片数量为177片,另外88片进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0.7528;槟榔地上部分干物质量的估测模型为:ADW=0.3283 SD0 + 0.0415 PH -23.7333,槟榔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受0 m茎粗(SD0)、株高(PH)的综合影响,决定系数R2=0.6932,样本株数为36株,另外18株进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0.9028。通过大量数据的观测分析,建立的槟榔生物量预测经验模型,可以将其作为最优生物量预测模型用于槟榔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估算,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槟榔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土壤水分与槟榔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槟榔灌溉技术。以槟榔幼苗为对象,设置5个水分梯度,分别是T1:(30±5)%、T2:(45±5)%、T3:(60±5)%、T4:(75±5)%、T5:(90±5)%,测定槟榔幼苗的形态、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55%~6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可以提高槟榔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叶长,其中槟榔幼苗的株高和茎粗比在25%~3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分别提高了26.89%、19.89%,并且槟榔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达显著水平。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65%时,槟榔幼苗的裂叶长不断增加,但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2)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5%时,槟榔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不断降低,槟榔幼苗的根冠比不断增加。(3)在30%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槟榔幼苗叶绿素含量达最低值11.16 mg/g,但水分利用率相对其他处理较高,植株叶片发黄且矮小,根系活力也较小。综上所述,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5%时,有利于槟榔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不同中微量元素对槟榔结果与产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槟榔产量与品质,探究中微量元素对槟榔产果的影响。采用7种中微量元素在槟榔花、果期进行喷施,测定坐果、果型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1)中微量元素显著促进了槟榔坐果率提高,镁在小果期及青果收获期均显著提高其坐果率;促进了槟榔单株产量提高,锌、铜对单果重量、单梭果产量的提高均有显著影响;铜使单株产量提高41.23%,达显著水平。(2)中微量元素肥改善了槟榔果品品质,铁、锰使果型比为0.8951、0.8139,更趋于饱满圆形;钙使槟榔果中纤维素含量提高,高达47.28%,铁促进槟榔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镁显著增加槟榔果中可溶性糖含量。(3)主成分分析得到影响产量与品质的共5个主要指标得分,锌肥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显著,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1.8299、2.4893,其次是镁肥;铜肥只提高产量,锰肥只提高品质。表明中微量元素处理可提高槟榔果产量与品质,但是不同元素作用不同,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