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红壤、棕壤、褐土、黑土4种中国典型的Cd污染土壤,应用Ca(OH)2、Ca(H2PO4)2以及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水化氯铝酸钙(CaAl-Cl LDH)开展钝化修复,并从土壤Cd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角度进行修复效果对比研究。分析钝化剂对土壤pH值、土壤Cd的赋存形态以及土壤Cd直接经口摄入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并对修复机理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在Ca(OH)2、Ca(H2PO4)2和CaAl-Cl LDH各自相对最优施用量下,3种钝化剂均可显著降低土壤Cd的活性系数(P<0.05),平均降幅分别为16.1%、56.9%和29.2%,可降低土壤Cd的作物吸收量及Cd对周边生态环境的风险。此外,施用CaAl-Cl LDH能显著且更为有效地降低土壤Cd的生物可给性(P<0.05)及Cd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在胃和小肠阶段的平均降幅为19.2%和33.0%,其中胃阶段分别达到施用Ca(OH)2和Ca(H2PO4)2的3.11和1.99倍,小肠阶段为5.99和2.72倍。该研究为Cd污染土壤钝化修复剂的开发、改进和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种公猪精液质量的好坏对猪场提高产仔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影响成品精液质量的一些细节原因和公猪饲养管理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ET(Simple Bioavailability Extraction Test)和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3种in vitro方法研究采自浙江上虞的4种污染土壤中铅、砷的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铅、砷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小肠阶段,不添加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3种方法得到的铅、砷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生物可给性不同,胃阶段,采用SBET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89.2%、71.3%,56.2%和43.7%,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7.4%、6.6%.5.9%和7.4%.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0.1%、26.9%、18.4%和15.0%,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8%、4.9%、2.8%和3.4%.小肠阶段,不添加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大,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13.9%、11.1%、21.8%和7.7%,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7.1%、7.3%、4.6%和7.3%.放有食物的IVG方法得到的数值最小,4种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4%、1.7%、4.3%和1.9%,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3%、4.8%、2.8%和2.8%.3种方法使用的条件不同如胃肠溶液成分及其pH是3种方法之间得出的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4种土壤之间的差异则主要是土壤属性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畜禽沼液不仅含有高浓度氨氮、总磷、难降解有机物以及重金属和抗生素等风险因子,同时也存在大量有效氮、磷、钾等营养成分,未经过适当处理的沼液直接排放极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土壤酸化和污染物累积等生态环境问题,加上沼液极具资源化潜力,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与资源再利用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微藻细菌共生系统(藻菌共生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沼液处理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相较于传统的沼液处理方法,藻菌共生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等优点,其不仅可高效去除沼液中的氮、磷、重金属、抗生素等物质,而且能同步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具有生物燃料潜质的微藻生物质,应用前景广阔。该文分析总结了藻菌共生系统的共生机制,概括了其类型,系统解析了其去除沼液污染物的机理,并重点阐述了藻菌共生系统的影响因素,最后讨论和展望了该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基于藻菌共生系统的沼液规模化处理及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利用林下独特的气候条件进行绿叶蔬菜种植,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该文通过开展林下种植绿叶蔬菜品种的筛选系列试验,以提高农民林下种植绿叶蔬菜的针对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旨在揭示淫羊藿对后备母猪发情的作用及其机理。本试验选择210~220日龄,体重(99.547±1.987)kg,发育成熟且符合配种条件的后备待配二元母猪3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6头母猪,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补充淫羊藿粗提物50 mg·d-1。试验饲喂28 d。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发情提前,血清FSH、LH和E2显著增加(P<0.05)。卵巢转录组结果表明,检测出477个上调差异mRNAs, 754个下调差异mRNAs。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的mRNA主要富集在运输囊泡、脂肪细胞分化、节律行为、发情周期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的mRNA主要富集在紧密连接、碳水化合物代谢、刺猬信号通路、GnRH分泌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卵巢代谢组结果表明共有1 616个代谢物上调,1 254个代谢物下调。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α-亚麻酸代谢、ATP转运蛋白、亚油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氨基苯甲酸盐降解、生物素代谢等通路。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淫羊藿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正式确立。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立法和实践进行系统性、专门性研究较少,且创新不足、前沿问题研究不多。本文试图在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理论探索的基础上,着眼于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透析袋体外酶解的方法,研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对照组,试验1、2、3、4、5组,其中试验组淀粉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4、0.8、1.2、1.6、2.0U/g,试验组纤维素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U/g,每个添加水平分别设5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添加浓度由0.4U/g提高至2.0U/g时,试验1、2、3、4组还原糖生成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22%、26.46%、6.99%、3.93%(二次,P<0.05),试验5组还原糖生成量下降1.72%(二次,P<0.05);试验1、2、3、4、5组干物质酶解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67%、4.58%、4.68%、5.69%、6.13%(线性,P<0.05)。纤维素酶添加浓度由1.0U/g提高至5.0U/g时,试验1、5组还原糖生成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降低1.31%、1.82%(二次,P<0.05),试验2、3、4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05%、32.76%、19.70%(二次,P<0.05)。以干物质酶解率为评价指标,淀粉酶添加的最适浓度为0.8U/g,以还原糖生成量为评价指标,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添加浓度分别为1.05U/g和3.08U/g。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功能性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7.8±0.6)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健康仔猪24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以基础饲粮为对照组,试验组饲粮分别补充啤酒酵母菌、碱性蛋白酶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均为200 mg/kg。试验期为2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碱性蛋白酶组饲料增重比下降了4.94%(P<0.05),断奶仔猪血清葡萄糖、免疫球蛋白G(IgG)和球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0.43%、17.00%和15.15%(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分别添加碱性蛋白酶、啤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47.91%、39.76%、43.54%(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补充枯草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的血清尿素氮水平降低了22.02%(P<0.05)。综上所述,添加蛋白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改善程度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  相似文献   
10.
采集中国红壤、黑土、褐土、棕壤和黄壤五种典型土壤,经一个月老化制备成浓度为600 mg·kg–1的砷污染土壤样品,利用体外(in vitro)试验方法(PBET-UF模型)研究经口部摄入的土壤砷在人体胃肠道的生物可给性/生物有效性,并评估其健康风险,进而从土壤性质角度(包括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及砷的赋存形态)综合地探讨砷的生物可给性/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以分析不同土壤间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砷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37.2%~71.8%,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49.0%~73.3%,小肠阶段的生物有效性为48.6%~72.1%,各类型土壤间差异极显著;土壤砷从胃到小肠是一个逐步被消化溶出的过程,且小肠中溶解态砷均可透过模拟小肠上皮细胞的专用超滤膜;各类型土壤经口部摄入的砷健康风险存在极显著差异,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分别超过相应可接受限值两个数量级和一个数量级;此外,土壤砷的生物可给性/生物有效性与土壤pH、游离氧化铁铝含量、迁移系数S及迁移系数W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迁移系数S是影响土壤砷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的主导因子,土壤pH为影响其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生物有效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