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泉竹  毛培胜 《草业科学》2016,33(1):136-143
植物种子在成熟、贮藏与萌发中会合成大量蛋白质,其中包括具有重要作用的热激蛋白。研究种子热激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能够揭示热激蛋白与种子正常发育、抵抗高温等逆境胁迫的相关性,阐释热激蛋白在种子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培育具有抵抗高温逆境的种子可以提高植物种子活力、保护种质资源,实现种子生产的高产与稳产以达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文从热激蛋白的合成、分类、特点与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详细分析了热激蛋白在植物种子成熟、贮藏和萌发中的作用,并对热激蛋白在蛋白质组学上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牧草种子劣变过程中热激蛋白合成类型与数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种子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活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败。关于种子老化机理的研究是种子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能量合成和物质代谢的中心,也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位点,且普遍认为,活性氧是导致种子老化的主要因素。种子老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典型结构逐渐被破坏,呼吸速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降低,抗氧化功能发生改变,因此,本文主要概述种子的老化与线粒体结构、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变化的关系,并阐述线粒体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关系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种子老化与线粒体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种子老化的线粒体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氮素是影响牧草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氮素对于植株分蘖、干物质生产、花序形成、产量组分动态变化等均具有影响.文章主要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概念、构建方法、研究现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分析对物种基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的确定、种质资源的保存、进化过程的探索、植物学分类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植物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研究的异同点,并从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制片及染色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牧草核型和带型分析的研究进展.核型和带型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在种质资源评价、种子劣变生理等方面将成为牧草核型与带型分析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施磷处理(0、90、180、270、360、450 kg/hm2 P2O5)和植株不同结荚位置(上、中、下部)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种子磷含量、单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结果表明:施磷处理为450 kg/hm2 P2O5时,种子磷含量最高;施磷处理为360 kg/hm2 P2O5时,种子单粒重最大;施磷处理对正常苗比例、硬实比例、发芽率、不正常苗比例、死种子比例以及发芽势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苜蓿植株不同结荚位置的种子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下部荚果内种子单粒重较上部重,并且下部荚果内种子的正常苗比例和发芽率均显著(p<0.05)高于中、上部荚果内种子,下部荚果内种子的不正常苗比例显著(p<0.05)低于中、上部荚果内种子.施磷处理和结荚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各个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PEG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45℃老化48d的超干燕麦(Avena sativa)种子(含水量4%)为材料,通过不同渗透势PEG-6000(0、-0.3、-0.6、-0.9和-1.2 MPa)引发0(CK)、3、6和12h,然后分析其发芽率、幼苗根长、芽长、根鲜重及芽鲜重的变化,以探讨PEG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渗透势PEG(0和-0.3 MPa)可显著降低燕麦老化种子的发芽率(P0.05),而低渗透势PEG(-0.9和-1.2 MPa)则显著提高了其发芽率(P0.05),PEG引发显著促进了燕麦老化种子幼苗根的生长(P0.05)。然而,PEG引发后燕麦老化种子幼苗根和芽的鲜重,以及芽长均显著下降(P0.05)。PEG的渗透势、引发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影响燕麦老化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老化后的超干燕麦种子如何应用PEG引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10%和16%含水量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控制劣变处理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探索种子劣变的生理变化提供参考.燕麦种子劣变温度设置为35,40,45℃和50℃;劣变时间分别为10%含水量种子8,16,24,32 d和40 d,16%含水量种子1,2,3,4,5d和6d.结果表明: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10%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0℃下各指标缓慢下降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45℃下,各活力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0℃下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32 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16%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和40℃劣变处理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下降缓慢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在45℃和50℃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5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此外,劣变温度、时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燕麦种子活力的下降有显著(p<0.()5)影响,在45℃条件下劣变24 d处理可以较好评价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PEG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EG引发对燕麦老化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浓度和引发时间,试验以45℃老化48 d的超干燕麦种子(含水量4%)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0,-0.3,-0.6,-0.9和-1.2 MPa)引发0(CK),3,6和12 h后,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0-0.6 MPa)PEG引发降低了燕麦老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并提高了其平均发芽时间;而高浓度(-0.9和-1.2 MPa)则相反。这表明PEG引发不仅能预防超干燕麦种子的吸胀损伤,还能修复其老化损伤,但作用效果与其浓度、引发时间及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相关。该试验中浓度为-1.2 MPa的PEG引发12 h时效果最佳,但是否能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仍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