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海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22-22,74
建设好农家书屋对提高农民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创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但是农家书屋的建设还在起步和探索中,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分析了农家书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衣家书屋发展的几点思考,主要包括:提高认识,党政重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解决报酬问题,加强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多种形式读书、用书活动等。  相似文献   
2.
陶海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15-16,41
简述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择40头体重相近[(365. 60±49. 33) kg]的周岁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通过添加不同比例饲料枣或小麦的4组等同蛋白质和增重净能精补料,探讨添加饲料枣或小麦的精补料饲喂杂交肉牛的育肥性能和成本。140 d育肥试验的结果表明,饲喂30%小麦的精补料4和15%小麦的精补料3其杂交肉牛全期日增重分别为1. 24 kg和1. 22 kg,精料重比分别为4. 22和4. 28,增重耗精料成本占摄入成本分别为80. 65%和81. 97%;饲喂20%饲料枣的精补料2其杂交肉牛全期育肥性能和成本指标最差(P﹤0. 05,P﹤0. 01);饲喂10%饲料枣的精补料1其育肥指标与添加15%小麦的精补料3相同(P> 0. 05)。由此结论,在精补料蛋白质和增重净能相同条件下,添加30%小麦的精补料4明显提高杂交肉牛育肥性能、饲料效率和育肥利润空间;添加20%饲料枣的精补料2表现出最差育肥效果。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当前城乡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打造精品,加强考核,建立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均属于冠状病毒科,两种病毒在65℃条件下10分钟都可灭活,在阳光下6~8小时可灭活,但在阴暗环境中7~10天仍然具有感染力。虽然这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等方面都很相似,肉眼鉴别诊断较困难,临床上极易误诊。因为这两种病均无特效治疗药物,近些年一些猪场或养猪户试用古老返饲技术防治该病,疗效还可以。以下简单介绍一下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鉴别诊断与返饲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区分PRRS流行毒株与减毒活疫苗TJM F92株以及对流行毒株进行定量检测,按GenBank中发表的美洲型PRRSV SX 1分离株、弱毒疫苗株NSP2基因缺失部位的不同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 PCR和体外转录的方法,构建了体外转录RNA作为标准品,并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旨在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的qPCR鉴别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出1.0×101拷贝/μL的模板,敏感性比常规PCR高100倍;应用该方法对218份临床样本进行鉴别与定量,qPCR检出率较常规RT PCR高12.9个百分点。研究表明,qPCR鉴别方法的建立实现了对PRRS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的快速区分以及对流行毒株的定量检测,为PRRS的快速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不同蛋白源饲料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40头体重相近(415.4±38.0)kg的周岁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豆粕、玉米酒糟(DDGS)、棉粕和尿素为单一蛋白源饲料的4组精补料,经过187d育肥试验之后屠宰,探讨不同蛋白源饲料饲喂杂交肉牛的育肥性能和产肉效益。结果表明:饲喂DDGS组和豆粕组的杂交肉牛全期日增重分别为1.23kg和1.21kg,精料重比分别为4.54和4.60,而尿素组依次为0.92kg和6.24;饲喂DDGS组和豆粕组的杂交肉牛净肉率分别为47.15%和46.32%,肉骨比分别为4.80和4.78,而尿素组依次为45.59%和4.30(P0.05);饲喂棉粕组的杂交肉牛育肥和产肉指标略低于DDGS组和豆粕组(P0.05)。尿素组在育肥和产肉指标最差、在血清转氨酶和蛋白质代谢指标不占优势,而棉粕组的牛胴体三项肉色指标最差(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提高饲料必需氨基酸浓度有助于提高杂交肉牛育肥性能、产肉量和产肉效益;尿素和棉粕不适宜作为杂交肉牛育肥的唯一蛋白源饲料;试验期延长可以确保稳定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不同日粮蛋白质(CP)和赖氨酸(Lys)水平对奶牛产奶性能、氮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择4头经产中国荷斯坦牛,随机接受4个日粮处理。分别为12.5%CP和0.45%Lys的日粮1、12.5%CP和0.60%Lys的日粮2、14.1%CP和0.45%Lys的日粮3及14.1%CP和0.60%Lys的日粮4。试验期共72d,分为4期,每期18d,其中每期最后4d为收集期。结果表明,无论蛋白质水平是否变化,当日粮赖氨酸水平从0.45%提高到0.60%,奶牛的产奶量、乳氮产量和氮利用率均提高,乳蛋白率略呈上升趋势;日粮赖氨酸水平还可以通过调节奶牛激素分泌和血尿素氮的水平,影响奶牛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9.
农村文化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数十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职能作用。作为农村基层文化的前沿阵地,不仅不能放弃,而应大力加强,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调整思路,创新手段,建设好农村文化站.  相似文献   
10.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和SNP互补的一种重要的基因组遗传变异形式。它不仅与畜禽的疾病及发育异常有关,还与许多体型外貌特征及经济重要性状相关联。联合使用SNP和CNV这两种遗传标记,将为深入理解畜禽复杂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基础提供新的思路,并在标记辅助育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全基因组范围内的CNV研究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CGH)、高密度SNP分型芯片及基于近年来正在兴起的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对于已经检测出的CNV,根据序列特点可以采用基于PCR和杂交的技术方法对其基因型进行判定。2008年以来,利用CGH芯片、高密度SNP芯片和新一代测序等技术对畜禽的基因组CNV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全基因组范围内CNV检测方法及特定CNV的分型方法,并列举了CNV在畜禽中的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为从事同类研究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