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长白、大约克夏、汉普夏、杜洛克等国外引进品种与地方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可生产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肉质优良的商品杂交猪。如何充分利用外来猪种资源优势,提高其种公猪的配种能力是必要的,本文就此阐述几项主要措施。 1 种公猪的选留 1.1 选留方法 每头优秀的外种公猪必须经集约化猪场系统选育,参照系谱资料、同胞或半同胞肥育性能测定、后裔鉴定进行选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开始结合生化遗传、细胞遗传、免疫遗传、分子遗传理论,研究不同个体问酶、激素、蛋白质、免疫特异性、染色体和DNA指纹图的差异,再根据其差异进行选留。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利用新荣昌猪Ⅰ系继代选育群1990-1995年繁殖母猪(N=27G初产)性能测定资料,应用Harvey程序(1990)进行统计处理,估计出新荣昌猪Ⅰ系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分别是:总产仔数0.15、活产仔数0.16、育成率0.14、初生窝重0.17、初生个体重0.20、20日龄窝重0.08、断奶窝重0.19、断奶仔数0.07、断奶个体重0.08。绝大多数繁殖性状间都存在较强的遗传相关。活产仔数与总仔数、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断奶仔数问的遗传相关分别是0.77、0.74、0.67、0.48、0.44;断奶窝重与所有繁殖性状间都存在着较强的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自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来,人们已逐步揭开生物多样性的本质在于控制性状的DNA片段的多态性。要对DNA片段加以识别和利用,必须进行基因定位和转移。本文就近年来猪基因定位与转移的方法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1 猪的基因定位 1.1 方法 1.1.1 家系分析法:此法是为了确定两个基因座位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通过鉴定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和非重组类型,并用优势对数法检测两个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便可将某一基因定位于某一染色体上。如Fries(1983)利用此法成功地将猪的G血型基因定位于15号染色体上,利用氟烷敏感性位点(Hal)定位A—O抑制基因(S)等已取得一定进展(Archibad,1985)。 1.1.2 体细胞杂种定位法:此法的基本条件是要获得核型相对稳定和一致的体细胞杂种克隆。用此法可进行同线性测定和基因的区域定位。典型例子是  相似文献   
5.
雍茂龙 《四川畜牧兽医》2000,27(Z1):115-116
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各种选种方法的产生及其应用特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猪的自然选择逐步为人工选择所替代。而数学、统计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的不断发展 ,带动了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猪的表型选择、遗传参数的应用、指数选择、BLUP法、遗传标记辅助选择等多种选种方法相继问世 ,并在猪育种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中 ,各种选育方法各有特点 ,但其本质是一致的 ,即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基本个体。因此 ,选种方法的发展趋势将由表观转向微观 ,由间接选择转向直接选择 ,选择响应也相应加快  相似文献   
6.
<正>冬春季猪场应做好防寒保温、疾病防控、饲养管理等基础工作,避免因保温不到位和其他技术失误导致猪只感冒、腹泻或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避免因防疫不到位导致病毒性疾病传播,避免因饲养管理不到位导致猪群膘情差。1组织保障场长全面负责猪场冬春季管理工作部署,各级负责人组织落实,猪场全体员工参与。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制定紧急预案,有效应对大风、严寒、霜冻等极端恶劣天气及各种疫情,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持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