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探明影响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软化的机理、研究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 PME)基因家族在杧果果肉中的功能,本研究对‘红象牙’杧果软化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微管结构、PME酶活和PME家族表达量进行测定,并对PME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杧果后熟软化过程中伴随着微管骨架的解聚、果实硬度的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以及PME活性的降低。在‘红象牙’杧果基因组中共筛选出51个PME基因,Ⅰ型PME (包含PME和PMEI结构域)基因有24个,Ⅱ型PME(仅含PME结构域)基因有27个。51个PME基因中有22个在后熟期表达,参与果实软化。同时,发现mango030191和mango030421两个基因在后熟期内高表达,可能在抑制果胶降解,抑制果实软化中发挥重要作用。Ⅰ型和Ⅱ型PME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中占据不同分支,第1~2分支都是Ⅰ型PME基因,第3分支都是Ⅱ型PME基因。Ⅰ型和Ⅱ型PME基因拥有各自的基序、保守结构域、内含子外显子特征。本研究鉴定并提供了杧果PME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为阐明杧果后熟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主要植物最佳识别参数,本研究利用SOC710 VP成像光谱仪于4月采集群落影像,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和裸地为识别对象,基于光谱学响应与峰谷特性选取8个位置参数、2个面积参数、4个植被指数,按照显著性差异从小到大逐一筛选敏感参数,并使用Fisher判别分析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4种识别对象的反射率大小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用筛选出的红谷位置、红边位置、红谷幅值、蓝边面积、NDVI1、RVI1和RVI2进行判别,精度分别为伊犁绢蒿91.11%、角果藜80.56%、叉毛蓬91.11%、裸地100%,总精度为92.13%。本试验筛选出的识别参数建立判别模型可为进一步对群落影像进行物种定量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