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外膜囊泡(OMV)是一种由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球状物质。于1963年首次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在紧挨着细菌细胞壁处存在着囊泡状的物质,并认为它可能和细菌的功能有关。直到1999年,Beveridge等再次通过电镜观察外膜囊泡,分析发现其具有很多与致病相关的物质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1])。OMV的成分通常包括细菌的脂多糖、外膜蛋白和脂类等,种类和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发现影响OMV产  相似文献   
2.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分为A、B、D、E和F 5个荚膜血清型和16(1~16)个LPS血清型[1]。对其分型时常将两种方法组合使用,如A:1,B:2分型等。其中A:1或A:3主要引起禽霍乱或牛呼吸系统疾病,B:2或E:5主要引起出血性败血症(Haemorrhagic septicaemia,HS),D型主要引起猪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AR)[1-2]。Pm还能够感染宠物、野生动物和人[3]。畜禽感染Pm后,引起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V,其中猪最敏感,发病也最严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危害性可见一斑。近年来,猪伪狂犬病暴发来势汹汹,但养殖户对伪狂犬病缺乏认识和重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伪狂犬病病原及其危害作简要介绍。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V,其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在国内呈暴发性流行,且野毒阳性率逐年上升。不同年龄阶段的猪感染发病,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主要临床症状为仔猪神经症状、母猪繁殖障碍和公猪不育。该病常与其他病毒病、细菌病混合感染,仅从临床表现难以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技术才能确诊。发展至今,实验室诊断技术也逐渐更精确、快速、方便。本文以伪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为重点,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