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确诊某猪场猪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16 S rDNA测定及致病性、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猪分离到1株9型猪链球菌,与GenBank收录的9型猪链球菌GZ0565同源性高达99.9%。毒力因子检测为cps9H~+ orf2~+ gdh~+ fdps~+毒力型,小鼠致病性试验鉴定为强毒株。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呋喃妥因、环丙沙星、头孢哌丁等药物高敏,对苯唑西林、氨曲南、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林可霉素等药物完全耐药,存在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此次疫情由9型致病性猪链球菌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形态学水平和分子水平探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在陆川仔公猪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泌免疫系统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30日龄健康陆川仔公猪的睾丸、附睾、附睾管、肾、肾上腺、甲状腺、腭扁桃体、脾、淋巴结、胸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GnIH在其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睾丸、附睾、附睾管、肾、肾上腺、甲状腺、腭扁桃体、脾、淋巴结、胸腺均有不同数量的GnIH免疫阳性细胞分布。半定量RT-PCR的检测显示,GnIH mRNA除了在甲状腺、脾和淋巴结无表达外,在其余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GnIH在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泌免疫系统分布广泛,提示GnIH在生殖、免疫和内分泌等生理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RFRP-3对大鼠采食行为以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0 μL/(次·只)]、RFRP-3低剂量组[腹腔注射1 μg/100 μL RFRP-3,200 μL/(次·只)]和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0 μg/100 μL RFRP-3,200 μL/(次·只)],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天注射2次,连续腹腔注射14 d。观察和记录大鼠的采食量、采食行为和体重变化,计算料肉比及Lee指数,分离血清并检测血脂相关指标,并对下丘脑食欲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仅在光照环境中腹腔注射高剂量RFRP-3会导致大鼠采食量极显著(P<0.01)增加;采食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采食频率极显著(P<0.01)增高和饱腹率明显下降;生长性能方面主要表现为体重增长极显著(P<0.01)加快以及料肉比显著(P<0.05)降低;在肥胖指标中,Lee指数显著(P<0.05)增加,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下丘脑NPY mRNA表达水平显著(P<0.05)上升,而POMC mRNA表达水平显著(P<0.05)下降。试验表明,腹腔注射RFRP-3可促进大鼠的采食行为并提高其生长性能,且这种生理功能的发挥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食欲相关因子的变化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Gn IH在猪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分布定位,应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30日龄健康陆川仔公猪的消化及呼吸系统进行Gn IH定位研究。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在陆川猪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中,幽门圆枕、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肝、食管、丝状乳头、颌下腺及气管均有Gn IH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但胞体的形态和大小不一。半定量RT-PCR试验结果显示:结肠、颌下腺有中等丰度的表达,幽门圆枕、丝状乳头、回肠有低丰度的表达,无Gn IH mRNA表达的组织有食管、十二指肠、肝和气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细胞自噬和凋亡存在着相互制约,p38MAPK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通路之一,也对细胞自噬存在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 , GnIH)对细胞自噬与凋亡均有影响,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故探究GnIH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猪卵巢颗粒细胞(pGCs)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理,为解决母猪的产子率以及同期发情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min、10 min、30 min、60 min、90 min)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猪卵巢颗粒细胞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变化;2、验证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按(空白对照、GnIH、p38激活剂(U-46619)、U-46619+GnIH)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变化;3、探究不同浓度GnIH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按(空白对照、10 -6mol·L -1 GnIH、10 -8mol·L -1 GnIH、10 -10mol·L -1 GnIH、10 -12mol·L -1 GnIH)分组,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与凋亡标志性蛋白的表达量变化;4、验证不同浓度GnIH通过p38信号通路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将细胞分成6组(空白对照、U-46619、U-46619+10 -6 mol·L -1 GnIH、U-46619+10 -8mol·L -1 GnIH、U-46619+10 -10mol·L -1 GnIH、U-46619+10 -12mol·L -1 GnIH),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与凋亡标志性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 GnIH孵育10 min后,显著降低p38与p-p38的蛋白表达量(P<0.05),提示,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最佳作用时间为10 min;2. U-46619显著促进pGCs的p38磷酸化水平(P<0.05),GnIH显著抑制pGCs的p38磷酸化水平(P<0.05),提示,U-46619使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GnIH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抑制作用;3. 当 GnIH的浓度为10 -6 mol·L -1时,pGCs的自噬和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GnIH浓度的降低,pGCs的自噬水平逐渐升高(P<0.05),pGCs的凋亡水平逐渐降低(P<0.05),提示,高浓度GnIH可以促进自噬和凋亡,随着GnIH浓度的降低,自噬水平逐渐升高,而凋亡水平逐渐下降;4. 加入U-46619后,GnIH使pGCs的自噬显著上调(P<0.05),并且使pGCs的凋亡显著下调(P<0.05),提示,不同浓度GnIH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pGCs的自噬和凋亡。【结论】GnIH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pGCs的自噬,减少pG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对SD大鼠性腺生殖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以及SD大鼠性腺生殖功能和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0.9%生理盐水)、1 μg/100 μL GnIH组(Ⅰ组)、10 μg/100 μL GnIH (Ⅱ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每天07:00和19:00注射生理盐水或GnIH (200 μL/次),连续注射14 d后测量大鼠体重,计算肥胖程度,麻醉处死后采集卵巢和睾丸,称重并计算卵体比和睾体比;运用阴道涂片法观察雌性大鼠发情周期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雄性大鼠精子活力;HE染色观察卵巢和睾丸组织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和睾丸中糖代谢基因胰岛素受体(IR)、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并用SPSS 22.0软件分析生殖功能和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Ⅰ组雌性SD大鼠和Ⅱ组雄性SD大鼠肥胖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卵巢大小/重量、卵体比显著升高,睾丸重量、睾体比显著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雌性大鼠卵泡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减少,卵泡腔变大;Ⅰ、Ⅱ组雄性大鼠的生精小管均出现空泡样改变,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减少。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大鼠发情前期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精子活力显著下降(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雌性大鼠GLUT4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Ⅱ组中I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Ⅰ、Ⅱ组雄性大鼠GLUT4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Ⅰ组雌性大鼠TNF-α、IL-1β基因和雄性大鼠IL-1β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雌、雄大鼠TNF-α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注射GnIH后,雌性大鼠的卵体比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IR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雌性大鼠的发情周期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雄性大鼠睾体比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精子活力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腹腔注射GnIH能够抑制大鼠的生殖功能和导致糖代谢功能紊乱,而且GnIH可能参与性腺能量代谢与生殖功能的交叉对话,是能量代谢与生殖功能的新型联络因子。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RF酰胺相关肽3(RFamide-relatedpeptide,RFRP-3)对大鼠脾脏形态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选取SD大鼠10只,用于RFRP-3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147(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R147)的分布定位研究;另一部分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0.9%氯化钠)、RFRP-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和10 μg/100 μL,共注射200 μL),连续腹腔注射14 d。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脾脏中RFRP-3及GPR147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确定其分布与定位;大鼠麻醉后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用抗体芯片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大鼠解剖后取脾脏,测量脾脏长度并计算脾脏指数;采用HE染色方法检测腹腔注射RFRP-3对脾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中IL-1β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RFRP-3 mRNA在SD大鼠脾脏中无表达,GPR147 mRNA呈中等程度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SD大鼠脾脏中均有RFRP-3及其受体GPR147的表达;RFRP-3主要分布于脾脏的红髓,GPR147主要分布于白髓;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RFRP-3均可使血清IL-1α、IL-1β、TNF-α及MCP-1升高,脾脏长度增加、脾脏指数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脾脏白髓面积增大、脾小结增多;红髓内脾索增粗、红细胞明显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脾脏中IL-1β和TNF-α mRNA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上述结果表明,RFRP-3可能通过旁分泌方式到达大鼠脾脏上的GPR147受体进而发挥其增强脾脏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