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早春中棚双覆盖马铃薯轻简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化早春中棚双覆盖马铃薯种植作业程序,本试验进行了轻简栽培技术与常规种植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棚马铃薯轻简栽培技术与常规种植相比,不需利用打孔器打孔,可节省劳工2个,大大减轻了中棚设施马铃薯种植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以大蒜品种"二水早"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外源H2O2胁迫对大蒜试管苗玻璃化的发生及活性氧代谢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氧化胁迫对大蒜试管苗玻璃化的诱导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H2O2胁迫影响试管苗正常生长,SOD、POD、CAT和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变化幅度较大,细胞内保护酶调节功能紊乱,MDA和电解质渗透率水平明显提高,2.0 mmol/LH2O2处理显著促进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的发生。说明氧自由基胁迫可诱导试管苗玻璃化,脂质过氧化可能是试管苗玻璃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探讨外源活性氧物质(ROS)引起试管苗玻璃化,以及活性氧清除剂对试管苗玻璃化的缓解效应和机理,以大蒜品种‘二水早’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外源过氧化氢(H2O2)及H2O2 + 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处理下试管苗玻璃化及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H2O2处理使大蒜试管苗内源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提高,玻璃化率和玻璃化程度提高。玻璃化现象的发生较内源大量发生滞后,与H2O2显著积累同步。外源H2O2处理0 ~ 8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对照,但在8 d后抗氧化酶活性或者下降(SOD、CAT),或增加缓慢(POD),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含量在处理8 d时显著低于对照。在外源H2O2处理的同时添加外源AsA,因外源H2O2引起的内源的产生和H2O2的积累减少,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保持持续上升趋势,并在处理后期高于添加H2O2的处理及对照,内源AsA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并显著高于外源H2O2处理;同时玻璃化率增加缓慢。综上所述,外源H2O2可提高大蒜试管苗内源的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降低抗氧化系统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导致试管苗玻璃化加重;添加外源抗氧化物质AsA可缓解的产生和H2O2的积累,对试管苗玻璃化发生有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苜蓿优势产区内蒙古中部地区高产优质苜蓿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草原3号苜蓿为研究材料,在4个种植行距处理下(15、30、45和60cm),对其生长特征,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苜蓿茎叶比影响显著,在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茎叶比较小,显著低于宽行距处理(45和60cm)。种植密度对苜蓿的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影响不显著。株高、生长速度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鲜干比随行距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对苜蓿饲草产量影响显著,饲草产量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饲草产量较高。生长第2、3年苜蓿饲草产量分别在30和15cm行距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0813和12574kg·hm^-2。种植密度对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影响显著,对粗脂肪和灰分则不显著。粗蛋白在30cm行距下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在15cm行距下最小,酸性洗涤纤维在45cm行距下最小,相对饲用价值在15cm行距下最大。综合苜蓿生长,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生产适宜种植行距范围为15~30cm。  相似文献   
5.
将向日葵秸秆与紫花苜蓿按鲜重质量比0∶10、2∶8、4∶6、5∶5和10∶0混合青贮,并在青贮1、3、5、7、15、30、45、60 d后分别测定各处理组的营养和发酵指标,探讨混合比例对混贮品质动态影响及青贮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向日葵秸秆与紫花苜蓿在混合青贮过程中营养和发酵品质均得到有效提升,其中混贮处理组乳酸含量明显高于紫花苜蓿单贮组,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紫花苜蓿单贮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向日葵秸秆单贮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低于向日葵秸秆单贮组。结果表明,将紫花苜蓿与向日葵秸秆以5∶5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最佳;且在相同混合比例下,pH值和氨态氮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青贮15 d的发酵品质最优,对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薹用大蒜花薹发育进程及其形态和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薹用品种'正月早'、'二水早'和'三月黄'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摄影法对大蒜茎端及蒜薹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大蒜茎端生长点的分化进程可分营养生长期、总苞和花序分化期、鳞芽形成期和花芽分化期,其中花芽分化期又可分为花原基分化、苞片分化、气生鳞茎分化以及花器官分化等不同阶段.大蒜鳞芽分化晚于花序分化而早于花器官分化.蒜薹薹身的解剖结构主要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薄壁细胞组成.不同品种大蒜花芽分化和抽薹始期不同,从早到晚依次为'正月早'、'二水早'和'三月黄',与品种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大蒜品种'二水早'花序轴离体培养形成的试管苗为材料,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辐照对试管苗增殖、生长及其超氧阴离子(O2- · )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在0~16 Gy的辐照剂量范围内均没有死亡,1 Gy以下的辐照剂量对大蒜试管苗生长和抗氧化特性没有显著影响,4 Gy以上的辐照剂量抑制试管苗增殖和生长,抑制程度随着辐照剂量的提高而加强.60Co-γ射线辐照不同程度地影响大蒜试管苗的O2- · 产生速率及SOD、POD和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一年两季种植的优良燕麦品种,优化种植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本研究分别对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第一、二季种植的6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品种燕麦在该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一、二季不同燕麦品种的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钾(K)以及相对饲草质量(RFQ)的变化范围分别是96.77~121.77cm、8426.38~14287.07kg·hm-2、8.19%~9.29%DM、51.47%~59.90%DM、30.00%~35.83%DM、1.23%~1.87%、117.88~161.41和68.73~97.20cm、4927.07~7082.58kg·hm-2、12.12%~16.34%DM、39.60%~46.61%DM、19.49%~24.26%DM、1.67%~1.94%、206.09~262.64;除第一季燕麦粗蛋白含量外,各评价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第一季中品种太阳神的株高、NDF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