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为了筛选获得对复合重金属具有耐受能力且能在本地豆科植物根系内定殖共生的抗性根瘤菌,本研究从贵州省内的锰矿区、铅锌矿区采集野生豆科牧草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71个根瘤菌保存菌株。系统发育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7属28种,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4.93%,为优势属,木兰根瘤菌(R.indigoferae)的分布频率最高(15.49%),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尾矿区、不同种类的根瘤菌17株,采用重金属平板法测定各供试菌株对贵州尾矿土分布较多的Pb2+,Zn2+,Cr6+,Mn2+,Cd2+五种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发现17个菌株对3种或3种以上的重金属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能力,其中HMZT039-6,HSST042-6,HSST042-1,ZHQT052-1和HXTT050-1对5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耐受能力,为筛选出的最优抗性根瘤菌株。本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牧草轮作对烤烟地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改良效应,以贵州省晴隆县烤烟基地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试验方法,以单作烤烟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15种不同的豆科及禾本科牧草品种与烤烟轮作对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个牧草品种轮作后都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以轮作豆科牧草中的紫花苜蓿与紫云英、禾本科牧草中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的增量较大,增量均在40 g/kg以上;轮作牧草后全氮含量的增量在0.05~0.65 g/kg之间,而且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轮作前相比,15个牧草品种轮作后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量在不同牧草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经过3年烤烟—牧草的连续轮作,植烟地土壤平均容重从1.40 g/cm~3降到了1.03 g/cm~3,平均孔隙度从38.46%增加到了44.62%,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容重和孔隙度均不断朝着良性方向递变,不同牧草品种之间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改变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获得寄主识别范围广、结瘤固氮能力强的抗逆高效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根瘤菌资源,本研究从贵州省22个县(市)5个不同生态功能区采集多花木蓝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根瘤菌株,观察菌体形态结构,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结果后,选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多花木蓝根瘤菌,采用盆栽回接方法,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结瘤固氮能力强、植物促生效果好的优良根瘤菌株。结果发现:共分离纯化获得33个根瘤菌株,经鉴定分属6属22种。筛选出优良促生固氮根瘤菌6株,其中分离自罗甸县沫阳镇多花木蓝根瘤样品的菌株LMIR32-1为最优促生根瘤菌,其固氮酶活性高达263.05 IU·L-1,酶活力及植物促生效果与另外5个优良菌株的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本研究结果为豆科牧草共生体系在本地区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综合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省黔中、黔东北、黔南、黔西南、黔北地区野生白三叶草根瘤菌的资源调查,共采集到根瘤样品73份。采集的根瘤绝大部分着生在侧根和须根上,少数着生于主根;根瘤形状多以掌状、柱状和球形为主,并有少量的扇形和花瓣形,更有个别的呈花朵形;根瘤颜色多以白-粉-绿3色相间排列和粉-绿2色相间排列为主,兼有其他颜色的相间排列;根瘤大小(直径)平均在0.5~3.0mm,说明白三叶草根瘤的形态特征具有丰富多态性,而且与所处的地理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采集到的73份根瘤样品进行根瘤菌株的分离、纯化和革兰氏染色鉴定,获得107份保存菌株。16S r DNA序列比对及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离的全部根瘤菌株中,共鉴定出6个属20个种,其中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81.31%,是所调查地区的绝对优势属;另外5个属的分布频率分别为Burkholderiales 5.61%、Agrobacterium 5.61%、Pseudomonas 4.67%、Herbaspirillum 1.87%和Sinorhizobium 0.93%。在优势属Rhizobium中,R.leguminosarum的出现频率最高(38.32%),其次是R.anhuiense(24.30%)和R.laguerreae(9.34%),而在6个属的其余种类中,出现频率都只在0.93%~4.67%。本调查结果为根瘤菌在区域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获得结瘤固氮能力强、促生效果好的土著高效救荒野豌豆根瘤菌菌株,为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改良应用提供优质菌株资源。【方法】采用刚果红YMA平板分离培养法,对贵州省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菌体形态结构和16S r R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将筛选获得根瘤菌株与豆科模式植物百脉根进行盆栽回接试验,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土著高效根瘤菌株。【结果】从贵州省境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救荒野豌豆根瘤样品中分离获得53株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根瘤细菌菌株,革兰氏染色后,共获得30株革兰氏阴性(G-)纯化菌株,经鉴定8株为根瘤内生细菌,22株为根瘤菌分属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Rhizobiu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91%,豌豆根瘤菌(R. leguminosarum)的分布频率最高,达27%,分别是分离获得的优势属和优势种。将来自不同地域和种类的根瘤菌与百脉根进行盆栽回接试验后,共筛选得到优良固氮促生根瘤菌6株,即XDVR141-4、ZJVR339-3、WEVR362-3、WXVR365-1、WLVR370-5和B...  相似文献   
6.
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是一种广为分布的优良野生豆科饲草植物。为了发掘贵州岩溶山区天蓝苜蓿特定的根瘤菌资源,筛选获得固氮促生能力强、寄主识别范围广的高效抗逆天蓝苜蓿根瘤菌,从贵州省19个县(市)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采集天蓝苜蓿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69个根瘤菌保存菌株。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6属25种,其中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5.71%,为优势属,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meliloti)分布频率达到38.51%,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天蓝苜蓿根瘤菌28株,采用百脉根盆栽回接方法,结合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筛选出优良促生固氮根瘤菌9株,其中5个菌株的酶活力及植物促生效果与另外4株的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为最优促生根瘤菌。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草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挖掘贵州省丰富的农作物副产物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和加快推进农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6-2019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开展贵州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甘蔗、花生、油菜、薏苡和荞麦)及其副产物资源调查,对收集到的部分农作物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消化能和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种贵州主要农作物副产物中,小麦秸秆、薏苡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8.68%、8.52%和8.45%)、较低的酸性洗涤纤维(46.74%、40.63%和37.75%)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1.74%、46.37%和43.16%),营养成分较好;油菜秸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的消化能(分别为10.91、9.25和8.91MJ/kg)均显著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稻草的RFV均显著高于其他6种农作物副产物,且RFV高于100(分别为148.65、110.34和102.68)。说明在贵州地区,油菜秸秆、花生秸秆和薏苡秸秆等农作物副产物相对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