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比较不同阶段猪粪便中携带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的情况,从吉林省长春市某猪场饲养的生长哺乳期、生长育成期、生长育肥期3个阶段的猪粪便样品中分离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总分离率为47.5%(69/146),其中生长哺乳阶段为66.0%(31/47),生长育成阶段为65.4%(34/52),生长育肥阶段为8.5%(4/47)。通过系统进化分群、接合转移和质粒分型试验对分离菌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以A群和B1群为主,这些大肠埃希菌携带的质粒共8种基因型,以IncFIB(32/69,46.4%)为主,其次为IncY(14/69,20.3%)和IncFIA(7/69,10.1%)等。其黏菌素耐药机制为携带mcr-1基因,均为质粒携带并可以通过质粒介导的方式发生水平转移,其接合转移发生率为87.0%(60/69)。本研究表明猪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并非长期稳定生活在猪肠道内,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存在动态变化,其动态变化规律的成因尚待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也为黏菌素耐药性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