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确定棉蚜(Aphis gossypii)ATP合成酶B亚基基因在棉蚜不同组织和日龄,以及取食不同植物的表达情况,以棉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AgoATPb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Expasy、Sig-nalP-4.0 Server等在线工具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相似文献   
2.
将2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1~4组经阴道接种布鲁菌,第5组阴道滴注PBS(对照组),分别在处理后12、24、487、2 h摘取髂内淋巴结,用S-100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淋巴结的分布变化;同时收集外周血用ELISA法进行IFN-γ检测。用布鲁菌负载DCs,分别在2、4、6、8、10、12 h收集细胞悬液制备涂片,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阴道接种布鲁氏菌疫苗12~48 h髂内淋巴结中DCs的数量明显增多,成群分布,呈现由浅层皮质向副皮质区迁移的趋势;72 h后大量DCs呈单在分布,分布范围增大;接种疫苗后血清中IFN-γ含量逐渐升高,至48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72 h后,血清中IFN-γ含量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布鲁菌负载DCs后,在4 h仅有少量DCs吞噬布鲁菌,至12 h吞噬布鲁菌的DCs数量明显增加。结果表明,DCs具有较强捕获布鲁菌的能力,并在抗原刺激下向引流淋巴结迁移,刺激淋巴结免疫细胞产生IFN-γ应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