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人工饲养天蚕的技术水平,促进天蚕生产的发展,依据黑龙江省野生天蚕生长规律,经多年对天蚕的养蚕前准备,种卵出库时间、运输及催青,卵面消毒,收蚁,蚕期和茧期管理进行试验,总结出人工饲养天蚕技术,按此技术饲养天蚕收蚁结茧率可达4 0 % ,现将人工饲养天蚕技术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2.
3.
进行了ApNPV对柞蚕蛹(青六)侵染力及不同发育时期的柞蚕蛹对ApNPV抗性的研究,分析了克隆ApNPV和野生ApNPV侵染力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克隆ApNPV和野生ApNPV的侵染力基本相同;蛹期不同发育阶段对ApNPV的抗性以滞育中最强,解除滞育后次之,进入滞育前最弱;蛹期♀蛹对的抗性大于蛹对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2009亚太国家生物经济会议《亚太生物经济项目册》中有五个蚕业项目,充分显示了我国蚕业在生物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本文引入生物经济的概念,介绍了我国柞蚕生物工程的概况,提出用工业化理念发展蚕业,要用现代信息产业改造传统蚕业,在生物经济领域突破发展柞蚕产业。  相似文献   
5.
鼠类不育控制已成为我国草原鼠害有效控制的发展趋势.为明确不育剂对荒漠草原害鼠种群繁殖的控制作用,2011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采用春季一次性投饵的方法,研究复合不育剂EP-1对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3种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不育剂EP-1致使3种雄鼠的睾丸明显萎缩且下降率降低;春季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睾丸、附睾和精囊腺3项脏器系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睾丸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小毛足鼠5月和10月睾丸脏器系数和4-10月睾丸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且持续时间较长.不育剂EP-1导致3种雌鼠子宫明显水肿、外壁变薄、体积变大、孕鼠平均胎仔数减少,4月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子宫脏器系数与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5月3种雌鼠的平均胎仔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表明不育剂EP-1对3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繁殖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温室栽培果桑,开花坐果时期采用蜜蜂授粉技术措施能实现在最佳时间授粉,且授粉充分、受精完全,对提高坐果率和坐果质量有明显的作用,进而提高果桑的产量和品质。因为温室内根本没有或很少有其它昆虫,人为地引入蜜蜂是解决授粉问题理想的办法。1适用范围本文阐释了有关蜜蜂授粉蜂群的准备、温室果桑授粉技术的操作程序和管理要求等内容。本文技术措施适用于黑龙江省的温室果桑生产,是其生产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2授粉蜂群的准备黑龙江地区温室果桑蜜蜂授粉主要选择东北黑蜂和意大利  相似文献   
7.
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寄生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该病最早由Priss博士(1911)在德国汉诺威省的患病蜂群发现(Taber1992),1963年以前主要发生在欧洲各国,因患病蜂群少损失小,被列为次要病害,但是1970年以后迅速传播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1983年我国台湾首次发生蜜蜂白垩病,并很快蔓延,成为台湾地区主要蜜蜂病害。  相似文献   
8.
荒漠植被类型和条件与啮齿动物的关系,是多年来干旱区动植物关系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为较为全面的了解荒漠啮齿类数量与栖息环境间的关联度,明确荒漠啮齿动物与其栖息环境中植物因子的关系,2005~ 2007年,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过牧干扰下啮齿动物优势种种群的密度和植物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全年分析发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三趾跳鼠(Dipu s sagitta)均为优势种,平均捕获量比例分别为(38.82±4.34)%和(38.44±4.27)%;同时小毛足鼠密度与沙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密度显著正相关,三趾跳鼠密度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密度显著负相关.在春、夏和秋不同季节,小毛足鼠密度分别与沙木蓼密度、霸王(Zygophyllum pterocarpum)密度和红砂(Reaumures soongorica)密度均显著正相关;三趾跳鼠密度在春季与白刺高度正相关,在夏季与藏锦鸡儿(Caragana spinifera)高度显著负相关,在秋季与藏锦鸡儿密度显著正相关.植物因子对阿拉善荒漠区过牧干扰下优势鼠种密度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同时优势鼠种对微生境中植物的利用也显著不同,从而形成相互适应、长期共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蜂产品综合了许多对人体起决定作用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有效成份,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作用.通过这些年来的研究发现,浅论蜂蜜、蜂花粉、蜂王浆、蜂胶四种蜂产品的基础性物质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1蜂蜜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疼也.生则性凉,故能解毒;柔则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止疼;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蜂蜜作为一种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蜂蜜对于内外科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土地过度开发利用,单一作物大面积连片种植,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导致包括蜜蜂在内的传粉昆虫大量减少,致使许多需要传粉的农作物授粉严重不足,作物坐果率和产量急剧下降,迫使人们对大田作物采用人工授粉、设旌作物采用涂抹生长激素等技术。人工授粉虽然对提高农作物坐果率有一定效果,但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设施水果和蔬菜采用化学生长调节剂后,不仅影响果实品质,而且食品安全问题让人堪忧。蜜蜂作为理想的农作物授粉者,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